第九章
送儿子过来,除了是避祸。还有未雨绸缪。婆婆一直更喜欢二房一些,此时二房即将诞下子嗣。张氏害怕与婆婆同住正院的二房之子会更得婆婆喜欢,这才提前将已经稍渐懂事的儿子抱过来。
与其让儿子远住东院,还不如让儿子提前入住正房。届时,有儿子珠玉在前,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又怎么会比得过呢。
东院还是太远了些。出孝后,大房袭爵。却仍是住在东院,这于理不合。婆母也曾说待小姑出嫁后,便从荣禧堂搬到荣庆堂去。但这个时候老二家的又有了身孕。便是婆母搬了,老二家的也要等到孩子满月才能搬。
此间变数太多,这让张氏总有一些担心。尤其是听府里的老嬷嬷说婆婆更中意小儿子袭爵的时候。虽然这话不知真假,但嫁进来这么多年,婆婆有多喜欢二房却是有目共睹的。
有些事情,她不能不防。她不但是张家的女儿,贾家的媳妇,她还是一个孩子的娘。
不争朝夕,何以谈永远。
属于她的,属于她儿子的,她必须牢牢的把掌握住。
不过此时的张氏倒是多虑了。贾瑚没死,她也不会就此大病而伤了身子,所以管家的事情,并没有落在二房的身上。更重要的是,病尚未好,便在贾珠满月没多久后,就又怀了身子,以至不能顺利搬家。这些原因种种加在一起,直待生下贾琏时,难产而亡。
如果唐朝没有来过,二房在多方的原因下,一直在正房住了下去。而现在张氏所想的珠玉在前,也不是现在的贾瑚在前,贾珠在后。而是真正的珠玉在前,贾琏在后了。
所以贾瑚没死,所有的事情都发生了改变。张氏的没事,大房和二房之间势必不会如原著那般了。
所以唐朝就算是知道她可能改变了所有的剧情,却不会真正的明白,她的那一抱,到底让多少人受益终生。
“二.奶奶过来了。”门口的丫头朝屋里轻喊了一声便抬起帘子请王氏入内。
“你怎么过来了?”史氏一边问她,一边让鸳鸯给她拿凳子。
“二爷下了朝,在回来的路上碰见卖果子的。这让媳妇收拾一些,给太太送来。二爷说现在天气容易上火,让太太多吃点果子。”王氏说完,又朝一旁的长嫂笑道,“大嫂也在呢。我让人也送了一些去东院。”
“那谢谢弟妹了,前儿个,我还跟管家们说呢汉瓦。每年这个时候正是果子青黄不接的月份,想吃点新鲜的,总是要等着。”
“太太,您看还是二爷最是孝顺。咱们大爷那心粗的跟什么似的。前儿我还说这花开了,太太没事逛个园子也省得闷的慌。可您知道我们大爷是怎么说的?”
史氏看见二儿子孝顺,又听老大媳妇说老大也在想着法的孝顺自己。心里高兴。也愿意捧场。于是笑着问她,“老大是怎么说的?”
“大爷指着我说,就没见过你这么不开窍的了。我前儿个就让人打了好几套各种花模样的首饰了。让太太想看什么花,就带什么花样的。岂不比天天等那花开更有意思吗?”
“噗”,史氏一听,笑的一口茶喷了出来。
这个老大哟,都不知道让人怎么说他了。跟他那武夫的爹一样,不解风情。
张氏看着屋里的人都笑了,自己也应景的笑了笑,看到众人笑意渐消,张氏又接道:“媳妇一听,就怕我们大爷挑的花样,太太不喜欢,想着先给他把关。哪成想大爷竟是花样子都没给媳妇看。没办法媳妇只好问问,也幸好媳妇多了一句嘴,不然等到首饰打好了,就要轮到太太为难了。”
张氏一脸的无可奈何,看得众人好奇极了,纷纷追问她。张氏卖了个关子,喝了一口茶,才再贾敏心焦的催促中,张了口,“我们这位大爷呀,他特意给首饰铺子的人说了,无论是钗,还是簪子,用料都要实足实的,每套首饰不能少于五斤重,不然就带人砸了人家的铺子。您说说,五斤的首饰压头上,脖子还不得压弯了呀。”
史氏笑的直不起腰来,拿手指着张氏笑着说道:“这个老大呀,真是,真是。”真要把首饰打成五斤一套,在座的人谁也带不住,脖子都要压弯了。
张氏眼睛一转,看了眼旁边的贾敏,“妹妹可要谢谢嫂子,你大哥哥那个粗人,竟然也给你打了几套呢。唉,人家首饰论套,怎么到了咱们大爷这里,竟是论斤算了呢。”张氏双手一摆,一副不解的样子看着史氏和贾敏。
史氏和贾敏又被张氏的话弄笑了,一直屋里都是几人的欢歌笑语声。半晌后,史氏又问张氏,她是怎么劝贾赦的。
“要说这个,太太可要为媳妇做主了。我不过跟着大爷说那首饰太沉了些,咱们少放些金子罢。大爷就怒了,冲着我吼道,不过才五斤重,还没爷的刀有握头,哪里沉了。不但如此,大爷还说媳妇不孝顺您,舍不得给您用好东西。您听听这话,媳妇可是冤死了。过了好半天,等到我们大爷气消了,媳妇没办法让人用布包了五斤的金子给我们大爷,让他顶着走了半天。又好说歹说了一番,我们大爷才同意减点份量,就这,还说减去的金子用宝石补上。说完狠狠瞪了媳妇一眼,便去了书房。媳妇还想告诉他,减的是份量,再加上宝石,这,这,唉!
太太最是知道媳妇的,但凡是得了什么好东西,不巴巴地给您和妹妹送过来。何曾差了这么一点金子呢。再说了,就咱们家,平日里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