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64章 曹睿谋辽东

历史上公孙渊出卖的孙权的行为的确为自己争取了几年时间,但本人对于曹魏一直都没有真正的敬畏,很快就又得罪了曹魏的使者傅容、聂夔等人。 ?.ranen`

魏明帝在幽州刺史毌丘俭的建议下最终下定决心讨伐辽东。

【得罪使者】

本来公孙渊弃暗投明,曹睿对此还是很乐见其成的,然而明帝的使者到辽东后,公孙渊却领带甲士兵,以军阵相迎,然后才出来见使者,又数次对陪伴的国内宾客口出恶言。

据《吴书》记载,曹魏派遣使者傅容、聂夔封公孙渊乐浪公,之前公孙渊派去洛阳的计吏又对公孙渊说:“使团中有位名叫左骏伯的人,力大无穷,不是普通人。”公孙渊大为恐惧,于是带领甲士,包围使者居住的学馆,然后才出来拜见使者,又数次对陪伴的国内宾客口出恶言,使者回洛阳后,便对明帝说明此事。

可以想像明帝曹睿本来刚刚对于公孙渊的态度也所变化,现在又回到原点了。

【决心讨伐】

在诸葛亮死后,魏国南方无大事,曹睿本人过的也是相当的放纵。当时曹睿已经有意再次讨伐辽东,认为荆州刺史毌丘俭有能力,于是让毌丘俭徙为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

幽州刺史毌丘俭上任后也很快上疏曹叡说:“陛下即位以来,没有做出得以书写记载的业绩。眼下吴、蜀倚仗地势险要,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平定的,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

这个提议遭到了光禄大夫卫臻的反对,当时卫臻对曹叡说:“毌丘俭所说的都是战国时代使用的琐屑的计谋,并非成王业者应该做的大事。东吴连年举兵,进犯边境,而我国仍旧按兵不动,休养将士,没有寻找机会讨伐他,实在是因为老百姓疲惫劳累的缘故。况且辽东的头领公孙渊从小生长在海上,对辽东的统治已经沿续了三代,他们对外安抚胡人,对内整修武备习练战阵,而毌丘俭却想用一部分军队长驱直入,一蹴而就,他的设想太狂妄了。”

然而曹睿一心讨伐辽东,不听其言。恰好之前孙权曾派特使走海路到高句丽进行联络,图谋南北夹攻辽东。明帝闻知,便派幽州刺史毋丘俭率本部兵马以及归顺的鲜卑、乌丸部族军队开到辽东南地区,又趁机传诏给辽东太守大司马乐浪公公孙渊,命他督师与毋丘俭配合,以击破孙权和高句骊的联合进攻,然而高句丽早已经将东吴孙权派去联络的特使胡卫等人斩首,并将首级送到幽州,说穿了就是明帝找机会企图征召公孙渊,谋求夺取辽东。

景初元年(237),明帝正式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公孙渊闻讯,立刻发兵,在辽隧阻击毌丘俭,并与之展开激战。当时正值大雨下了十多天,辽河大涨,毌丘俭见形势对己不利,便退兵而走。

【讨伐的理由】

历史上曹睿之所以在公孙渊斩杀吴使之后还下定决心讨伐公孙渊,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首先公孙渊虽然表面上臣服于曹魏,但内心依然对于曹睿不服,只是没有机会才没有反叛,而且公孙渊上台过程也不是很光明,又和曾经和孙吴眉来眼去,使者的事情更是一根刺,这些都让曹睿对于公孙渊很不顺眼。

其次当时曹魏南方渐平,曹魏已经可以抽出大量兵力对付公孙渊了,并不缺乏讨伐辽东的力量,这也是曹睿想平定辽东的前提条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像毌丘俭所说的那样,曹睿上台之后缺乏足够的业绩,所以曹睿要平定辽东,在史书上为自己记下一笔。

曹氏三代,就先不提曹操~了,曹睿的父亲曹丕虽然在历史上很多人并不是很看得起,但当年曹丕也是改朝换代,曹魏的开国皇帝,并且在他掌权时,边境基本无忧,只有曹丕欺负别人的份。

而曹睿自己呢?他上台以来,打的仗的确不少,蜀汉和孙吴在短短数年内就和曹魏干了十多仗,平均每年至少打一次,但几乎全都是防御作战,而且还有石亭之类的惨败,这个战绩可不好看啊。

所以曹睿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战功,而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如鲜卑人还主要以部落形势为主,好打不好灭,蜀国和吴国国内都比较安定,还有天险可守,灭国的时机远远未到。算来算去只有辽东好对付了,虽然辽东偏居一偶,但最多只有数郡之地,实力不强,实在是一个刷战功的好出处啊,曹睿对此是无法拒绝的。

为了保证这次作战的成功,曹睿甚至直接派出了司马懿,说穿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刷业绩啊,这也为什么曹睿对于卫臻的提议不感冒了。讨伐辽东之前,曹睿也询问过蒋济的意见,蒋济认为东吴干涉的可能性不大,但最好还是速战速决。

《晋书·司马懿纪》里记载,当时辽东太守公孙渊谋反,天子曹睿征召司马懿回京师。天子说:“此事本不值得烦劳你,只是想出师必胜,所以还是烦你去一趟。”这也表示了曹睿对于这次作战的志在必得。

《干窦晋纪》里记载,当时曹睿问司马懿:“你估量公孙渊会施何种计谋呢?”司马懿回答说:“事先弃城逃走,是上计。凭借辽水抗拒我大军,这是次计。坐守襄平,那他就要当俘虏了。”天子说:“他将采用哪一种办法呢?”司马懿回答说:“只有那些明智的人能透彻估量自己和对方的力量,预先放弃城池,这不是他所能


状态提示:第064章 曹睿谋辽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