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36章 诸葛恪伐魏

在取得东兴之战的胜利后,诸葛恪开始轻视魏国,并且不听劝谏很快再次大举伐魏,结果在前线失利,损耗无数,无功而回,不久即被杀。r?anen .?r?a?n??e?n?`o?r?g?

【诸葛恪伐魏】

东兴之战后,张缉就对司马师说:“诸葛恪虽然获得了胜利,但离被诛杀却不远了。”司马师问道:“这是什么缘故?”张缉说:“他的声威震慑其君主,功劳盖过全国,想要求得不死,还可能吗?”

此战后,孙吴朝廷晋封诸葛恪为阳都侯,加授荆州、扬州州牧,督率朝内外诸项军事,诸葛恪对于孙吴的控制大大加强。嘉平五年(253)春,诸葛恪又准备伐魏,诸位大臣认为多次出征将士劳困,一齐劝说诸葛恪,诸葛恪不听。中散大夫蒋延坚决争辩,被强挟出殿。他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晓喻众人。文中诸葛恪举出古今事例,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不乘此时伐魏,将留下长远的遗憾。

丹杨太守聂友一向与诸葛恪友好,他写信劝谏诸葛恪说:“已故皇帝本来就有遏敌东关的计划,只是未付施行。现在您辅佐大业,完成先帝遗志,敌寇自远道前来送死,我将士们凭靠皇朝威德,献身效命,一旦建立非常功绩,岂非宗庙神灵社稷的福祉!现在应当按兵不动蓄精养锐,观察时机再行动。如今乘着打了胜仗的形势,想再大举出兵,天时并不有利。而勉强任意行事,我私下心里不安。”诸葛恪写出那篇论说文章后,写信答复聂友说:“足下所言虽有自然之理,然而没有看到时势大局。仔细看看我的这篇论说,就可以开启思想了。”太常滕胤也劝说诸葛恪,诸葛恪还是不听。

诸葛恪最终不顾众人反对,征发二十万人伐魏,同时联络姜维一起出兵。吴地百姓骚动,诸葛恪开始失去民心。诸葛恪欲先到淮南炫耀武力,驱略百姓。有部将劝他:“如今引军深入,敌人领地里的百姓一定会逃走,恐怕士兵辛苦而收获很小,不如停下来包围新城。新城被围困,敌人的救兵一定会到来,那时再设法进攻,一定会有大的收获。”诸葛恪采纳了这个计谋,于五月回军包围新城。

诸葛格包围新城后,魏国方面议论担心他分兵侵犯淮泗,于是准备打算守卫各水路口岸。司马师却说:诸葛格新近在吴国得到权势,想求得一时的好处,聚兵与合肥,希望饶幸得手,没有精力再在青徐找麻烦。再说水路口岸不是一个,多守卫就用兵多,少守卫又不足以抵挡敌人。”

结果诸葛恪果然如其所料集中兵力攻打新城,司马师便派镇东将军丘俭,文钦云抵御。丘俭,文钦请求出战,司马师说:“诸葛格全力深入我方,把军队置于险境,他们的锋芒难以抵挡。再说新城既小又坚固,敌军进攻也难以攻克。”于是命令众将领筑城防守。

据《汉晋春秋》记载,同年姜维响应诸葛恪出兵北伐,大将军司马师询问虞松说:“如今东西都有战事,两个地方都很紧急,但诸位将领却意志沮丧,应该怎么办?”

虞松说:“从前西汉周亚夫坚守昌邑而吴、楚之军不战自败,有些事情看似弱而实际强,所以不能不详察。如今诸葛恪带来他全部的精锐部队,足以肆意逞强施暴,但他却坐等在新城,想要招来魏军与他一战。如果他不能攻破城池,请战也无人理睬,军队就会士气低落疲劳不堪,势必将自动撤退,诸位将领的不愿径直进击,对您反而是有利的。姜维握有重兵,但却是深入我境的孤军与诸葛恪遥相呼应,他们没有运粮部队,只以我们境内的麦子为食,不是能坚持长久作战的军队。而且他认为我们全力投入东方的战斗,西方必定空虚,所以径直深入我方境内。现在如果令关中各军日夜兼程快速奔赴前线,出其不意地攻打姜维,他大概就要撤走了。”

司马师说:“好!”于是命令郭淮、陈泰率领关中全部军队,去解救狄道的围困;命令丘俭按兵不动坚守营地,而把新城交给吴国去围攻。陈泰行军至洛门,姜维粮尽,只好撤退。

据《魏略》记载,魏牙门将张特率三千人拒守新城,苦战月余,士卒病亡战死者过半。但吴兵仍不能攻克。诸葛恪督师强攻,城池将陷。张特行缓兵之计,向吴军伪降,乘夜修补城防工事,继续死守。

【诸葛恪退兵】

长期攻城不克后,吴军士卒疲劳,加上天热和饮水等原因,士卒们患腹泄、脚气病的已经达半数以上,死的伤的随处可见。各营军官所报病人数目越来越多。患疾者过半,死伤惨重。诸葛恪却不知反悔,还认为军官们说假话,扬言要把他们杀掉,于是谁也不敢再去汇报。

据《吴书》记载,朱异等人都说应该快速返回豫章,袭击石头城,不出数日就可以攻克。诸葛恪以书信晓谕朱异,朱异将书信扔在地上说:“不用我计,而用子言!”诸葛恪大怒,立即夺了朱异的兵权,并将朱异罢官遣还建业。

都尉蔡林屡次献策,诸葛恪都不采纳,于是他策马投魏。魏国方面派司空司马孚督诸军二十万防御,到达寿春,派丘俭、文钦等进攻。诸将想迅速出击,司马孚说:“进攻的一方,是要消耗大量人力才能成功的,暂且使用诈巧,不要与敌人力争。”故意滞留了一个多月才进军,此时吴军士卒疲劳,加之瘟疫流行,于是望风而退。

在新城相持了好几个月后,诸葛恪攻城的力量耗尽,死伤超过半数。司


状态提示:第036章 诸葛恪伐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