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大明才子风云录>第三百四十九章 唐伯虎落笔成诗
贫。

借问牧童应没酒,

试尝梅子又生仁。

若为软舞欺花旦,

难保余香笑树神。

料得青鞋携手伴,

日高都做晏眠人。

“好诗!”文宾首先击掌叫好。

“好,真是好诗,我赶紧抄下来。”有人急忙拿一张纸开始誊录,准备一会出去后就开始宣扬。

“嗯,伯虎这诗抒发的是真感情,没有流于世俗。”文征明仔细品读后由衷感慨道。他真是佩服唐伯虎,想他此刻心境凌乱,却仍然能够凝神作出好诗来,实属不易。

落花诗在明朝几乎快成一种诗体了,太多人都喜欢步韵做诗,最后集成一卷就是落花诗卷,有人纯粹是喜爱,有人则存着跟前人比较高下的意思。

一种诗体做的人多了,也就难免世俗化,好作品并不多,有些纯技术流作出的诗不过是无病**的婉约派风格,能真正投入感情创作的并不多。

况且的感受与别人不一样,他对这首诗都背熟了,他在意的是书法,唐伯虎落花诗卷他也记得,此时亲自看本人的墨卷,感受自然不同。

唐伯虎主攻赵孟頫的书体,人称赵体。

赵孟頫是宋末元初的书画大宗师,这个宗师绝对是最顶级的。赵孟頫的书法堪与唐朝的欧褚颜柳、宋朝的苏黄米蔡相提并论,当然成就还是差了一截。他的画却是可以跟宋徽宗并列,所谓宋徽宗的鹰,赵孟頫的马,都是绝世精品,宋徽宗最擅长画鹰,赵孟頫最擅长画马,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赵孟頫更是号称覆压后世八百年的大宗师,这也不是虚夸,自他以后,书法之风骨日趋卑弱,成就也是每况愈下,苏黄米蔡那等大家风采再难觅其踪。

元朝时,几乎是赵体一人独霸天下,是个会写字的就得习赵体,就像人人读论语差不多。明初以来,这种风气改变许多,有许多人开始转习欧褚颜柳,更多的人则喜欢二王。只是赵体有个最大的有点,就是上手快,容易出成绩,一般只要认真练上几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就能练出个虎皮色,如果用同等的精力和时间去练颜体,可能还没入门呢。

凡事有多大优点也就有对等的缺点,如果只学到赵体之形,易于趋于软滑无力,风格卑弱,举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乾隆皇帝的御体,那几乎是赵体缺点之集大成者。

十全老人,在缺点上也很全和。

唐伯虎也许是因为本身是画家的缘故,偏爱赵体,他也知道赵体的毛病,所以同时兼攻李邕的书法,李邕人称李北海,因为他当过北海太守,他的书体纯走二王路线,却也别出蹊径,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这一点自二王后也是独此一家。

后人对李邕的书风评价甚高:羲之如龙、北海如象。

羲之如龙是梁武帝萧衍对王羲之的评价,所以北海如象就是把李邕直接提升到与王羲之并列的地位,可见李邕的书法在唐朝的地位。后人更是无不推崇李邕,几乎没有人不熟稔北海体。

唐伯虎是想用李邕书体中独有的俊朗峭拔之风格来矫治赵体的软骨病,路子是对的,可是却没能脱胎换骨欧,自成一体,所以他的书法尽管圆熟流畅,技巧上乘,这软滑的毛病还是在其中。

尽管如此,却也不能不承认,在后世习练赵体的人中,唐伯虎的书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了。

况且看着唐伯虎书法,心里还是服气的,老唐就是老唐啊,还不到30岁,这境界在当朝文人中,已是出类拔萃。说实话,老唐配秋香,还真是大明文人的一绝啊。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九章 唐伯虎落笔成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