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中华大抗战>第230章 已到最后关头

6月1日,在武汉军委会会议厅,蒋介石召集高级将领紧急会议。国民党高级将领几十人聚集一堂。蒋介石在侍从官簇拥下走进会议厅,全体立即起立敬礼。蒋介石在首席坐定,环视众将领,然后点点头说:“大家请坐吧。”

众将领正襟危坐,目不旁视。蒋介石开始讲话。

他说:“我刚从前线回来。你们大概想不到,前线一些将领的仗是怎么打的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有的将领胆子比兔子还小,把日军看成不可冒犯的天神,临战前战战兢兢,不知所措,一接触便望风而逃,甚至丢下部队于不顾,哪有一点为将的风度?简直不配当军人!这种将领,不仅是黄埔军人中的败类,军人的耻辱,也是国家民族的罪人!

在郑州时,我对程颁云和薛伯陵说了,一定要杀几个,已经杀了几个,今后还要再杀几个。不如此,不足以振奋军纪和士气;不如此,不足以告诫那些贪生怕死的将领!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老百姓用血汗钱养活军队,就为了保卫疆土,保证和平与安宁。在此国家遭受日军侵略之时,正是我们军人效命疆场之日。每一个军人,都应该以必死的决心,去抗击来犯之敌,与阵地共存亡。军人死在战场,死得其所,死得光荣,国家民族永远不会忘记死难烈士,烈士永远名垂青史,万古流芳,共山河不朽,与日月争光!但那临阵脱逃而受军法处以极刑的,也将遗臭万年!这些道理很通俗,人人皆知。我不懂,为什么就有这样一些人,置荣辱于不顾,苟且偷生,宁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做那人类所不齿之事!”

会场很安静,将领们静静地听着,细细地体味着。

蒋介石继续说:“在处理一些贻误战机事件中,不断有人向我讲情,说什么‘给党国保留有用之材,令其戴罪立功’等等。是的,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先总理创办黄埔军校,就为了造就军事人才,孔夫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足见有贤愚不等。军人的实践是战争,那些不合格的,就在实践中被淘汰。今天我正告诸位,此后不必再为那些不争气的东西讲情了,否则这类人更有所恃,贻误战机之事更会多起来,我们损失就会更大了。

当然,英勇作战者还是大多数,否则我们就没有淞沪抗战三个月,台儿庄大捷等等的战绩。就目前来说,自去年12月13日失陷南京,到我们主动放弃徐州,在津浦线上,我们与万恶的日寇周旋了整整五个月,不仅消耗了日寇大量有生力量,而且也确实达到我们的战略目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粉碎了日寇速战速决的企图,为我军的休整、补充及部署赢得了可贵的时间,对于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也十分有利。这些辉煌的战绩,就是我们的英勇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蒋介石顿了顿,继续说:“现在,平汉线方面战事十分紧张,日寇企图攻占郑州和开封,倘若郑州和开封有失,日寇就可以近窥我武汉了。武汉居长江上游,为全国之中。保卫武汉,外可控制东南和华北之敌,内可保持与西北之联络,进可徐图光复失土,退有西南做后盾。武汉又为全国交通总枢,东、南、北战场之桥梁,兵员粮弹之接应,指挥运用之灵活,均有赖坚守武汉。南京失守后,武汉成为我**事、政治、文化之中心,其得失足以影响抗战前途,甚至国际局势;武汉又是辛亥革命中心重镇,中华民国诞生圣地,无数革命先烈为光复武汉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岂可轻易拱手让人!

我们判断,日寇今后侵袭路线有三:一是沿陇海线西进图取郑州,以断我平汉线之联络,同时安阳方面之敌沿平汉线,以夹击黄河北岸之我军;二是由合肥以六安、潢川趋信阳,以图截断平汉线,再转南下进逼武汉;三是沿长江北岸,经大别山脉南麓,由安庆、太湖、宿松、黄梅与海军协同而合攻武汉。这就是当前的形势,我们死守武汉,日寇拼命要攻占武汉!”

蒋介石沉默片刻,语气缓和地说:“现在第一战区部队,为避免与西犯之敌决战,只能向平汉线以西地区撤退。看来开封亦将不保!日寇夹击武汉势态已形成,但我们必须粉碎敌人的这一企图,在南面战场布置重兵防守,北面要防止日寇沿平汉线南下。困难是很多的,我们的弱点,在放弃徐州以后的各战役已经暴露出来了,而日寇的机械化优势也体现出来了。在这样情况下,要阻遏敌人之进攻,非另想办法不可!只要能阻遏敌人,将不惜一切代价!

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武汉的安危,因此,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武汉。为了保卫武汉,我们不仅调集了几乎是全部兵力,而且,在财政极端困难情况下,拿出大量黄金,从海外购买了飞机100余架,轻、重榴弹炮,野炮和高射炮,战车防御炮等100余门,用于这次保卫战。这就表明,我们的决心虽天崩地裂也不动摇!”

蒋介石提高语调说:“自淞沪抗战以来,有人说我们付出了太大代价。是的,我们的牺牲的确是很大的,我曾经说过:和平未到绝望阶段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现在,和平已经完全绝望,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我们只好牺牲到底!用最大的牺牲去换取最后的胜利!”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蒋介石再次停顿片刻,说:“前两天,我在郑州前线,与第一战区长官部将领研


状态提示:第230章 已到最后关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