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是日本帝国走上崩溃、中美英苏盟国获得胜利的一年。
各战场面临的局势是:
中缅战场
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自1943年10月开始至1945年3月结束,历时一年又五个月,解放了缅北大小城镇50余个,收复了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给日军第33军(第18、第56师团)以毁灭性打击,毙其官兵4.1万余人。同时有力支援了盟军作战,使日军在进攻因帕尔英军作战中遭到惨败。
日军第15军(辖第15、第31及第33师团)在英军有力反击下,兵败如山倒,越过那拉山脉向缅中溃逃。时值雨季疾病流行,八万日军在溃逃途中惨死约五万人。日本人把因帕尔战败称为“世纪性悲剧”。日军败局已定。
中国战场
1944年底,日军虽在中国及南洋等地占领着大片土地,并在正面战场上获得豫湘桂战役的胜利,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在中国敌后战场上,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却先后开始了局部反攻,全年进行大小战斗两万余次,歼灭日伪军28万余人,攻占日伪军据点五千余个,解放人口1,200余万,并使日军打通的大陆交通线始终不能畅通。
由于长期战争消耗,日本国力枯竭,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反战情绪高涨。日本大本营最乐观地估计,“日本能够有组织地进行战争的时间,即使竭尽所有努力,大概也只能以昭和20年(1945年)中期为限”。
从战争全局形势出发,1945年1月20日制定了《帝国陆、海军作战计划大纲》,指出日军目前主要任务是击溃进攻的美军,确保以日本本土为核心的国防要域,“中国派遣军”应迅速强化中国大陆的战略态势,击败东西两面的敌人:
东面要确保华中、华南,特别是长江下游各要域,准备粉碎美军的登陆企图;西面即对中国内地,要以多数小部队,进行长期有组织的奇袭挺进作战,促使重庆势力的消亡,并制止美国空军势力在华的活动。这也是派遣军的主要任务。
1944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军委会决定:
在昆明成立陆军总司令部(以参谋总长何应钦兼任总司令,龙云、卫立煌为副司令),由其“指挥远征军、黔桂湘边区、滇越边区、第四战区及第5集团军”。
为适应攻势作战的需要,1945年3月初,军委会将所辖兵力缩编为四个方面军及一个防守司令部。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何应钦;第1方面军司令官卢汉,第2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第3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第4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昆明防守司令部杜聿明。总计21个军65个师,另有特种部队。
1945年春中印公路打通后,美援军械大量输入中国,连同此前已经改装的驻印军、远征军等部,至日军投降前,共装备了美械军12个共36个师。
中国正面战场具备了攻势作战的条件。日本必败无疑。
太平洋战场
1944年10月23日,美国和日本在菲律宾群岛中部的莱特湾,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日本为挽救败局,投入了全部的海军力量与美国作最后决战,双方参战舰只多达282艘。
这次海战中,日本首次使用了“神风特攻机”自杀飞机。这种飞机装有250公斤烈性炸药,美军的“圣.劳号”护航航空母舰被炸沉。美国海军全部损失一艘航空母舰、两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而日本“千岁号”、“千代四号”、“瑞鹤号”、“瑞风号”四艘航空母舰全部被击沉,此外日军还损失了三艘战列舰、九艘巡洋舰、艘驱逐舰。日本海军从此走上绝路。
10月26日,莱特湾大海战结束。
1944年11月24日,美国陆军第21轰炸航空兵团,从中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出动111架b—29型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轰炸日本东京的中岛飞机厂等重要目标。这是自1942年4月杜立特从航空母舰起飞轰炸东京以来,日本首都遭到的又一次轰炸。
日本空军出动了125架战斗机起飞拦截。但美国的b—29机群只损失了两架,成功地完成了对目标的袭击,使日本中岛飞机厂几乎陷于瘫痪状态。
1945年3月10日至19日,美国空军使用燃烧弹对日本本土进行了连续十天猛轰,使日本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空前灾难。
3月10日,279架b—29空中堡垒从马里亚纳群岛基地起飞,每架b—29携带40串燃烧弹(每串38个,共计1,520枚),重约六至八吨,于当日凌晨飞抵日本东京上空,进行大规模轰炸。燃烧弹的袭击在人口密集的东京产生了惊人效果,40平方公里面积上大火熊熊,2.27万幢建筑付之一炬。
日本东京的防空力量和救火力量,面对如此大的灾难束手无策,连河面的水也被煮沸,浑身是火的市民跳入河水中也被烫死。据报道,这次轰炸共烧死7.3万人,美国只损失14架b—29超级轰炸机。
随后九天内,日本大阪、神户、名古屋等大城市,也遭到了同样的燃烧弹袭击。十天内,美国空军共向日本倾泻了一万吨燃烧弹,直到美国库存的燃烧弹用完为止,才于19日停止了轰炸。
1945年4月1日,美军在冲绳登陆,把战火烧到日本大门口。日本为挽救危局,命令世界上第一大舰“大和号”战列舰“决死特攻”,没有空中掩护,油料只够单程。4月6日,“大和号”在一艘轻巡洋舰和八艘驱逐舰护卫下启程。当晚,即被美军潜艇侦察到。
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