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青春校园>灭世量劫>第四十七章儒修传承
轻走过去,想要说点什么,云飞忽然面色凝重地转过身,手指竖在唇边,示意她别出声,韵诗莫名其妙,美目疑惑的看向窗外。

云飞拉着孔韵诗手持长剑来到屋外,夜色茫茫、寒风瑟瑟,韵诗有些冷,不自觉的靠紧云飞,突然,别墅外凭空出现了八名东瀛上忍,悄无声息地挥剑向云飞和孔韵诗围攻过来,黑暗之中还有两名上忍窜进屋内,云飞没有管窜进屋内的忍者,因为这正是试探孔老儒修境界的好时机,连区区上忍都对付不了,儒修还能有什么可取之处?面对袭来的八把长剑,云飞轻喝道:“米粒之珠也敢放光华”!真元灌进宝剑,单剑一挥,叮叮当当,八名上忍七死一伤,这还是云飞特意留下活口问话的结果。

云飞上前剑指受伤的忍者,刚要问话,孔韵诗挡在忍着身前说:“云飞,他已无再战之力,放过他吧”!

云飞微一楞神,那名忍者突然从后面勒住孔韵诗的玉颈,长剑直指云飞:“你的,赶快自尽,否则我让你看到你心爱的女人在你面前香消玉殒”!突然的变化并没有让云飞慌乱,韵诗有他给的玉符护身,云飞并不担心,只是冷眼看着忍者;这时“轰”的一声,孔老房间的窗户破裂,进去的两个忍者满身是血,倒飞而出,坠地不动,孔老手持一把一米长的银色戒尺随后冲出房间喝道:“无耻倭寇,量天尺岂是尔等鼠辈图谋的”?看到韵诗受到倭寇胁迫,孔老怒目而视。

云飞这才明白倭寇为什么袭击孔老,仔细打量着孔老手中的银色戒尺,心道:总算露出儒修的真容了,这便是传说中的“量天尺”吗?“量天尺”是儒学创始人——儒圣孔子执教的教鞭,历经2500余年流传下来,上面凝聚着2500余年来各个时期文人儒士的信仰之力和浩然正气,是儒修的传承法宝。

那名活着的忍者看到自己的人已经全部覆灭,意识到今天是不能全身而退了,没有说话,回剑斩向孔韵诗,想与之同归于尽,孔老想要救援已经来不及,同时也很纳闷云飞怎么会如此冷静,难道他不在意韵诗?突然,韵诗脖颈上挂着的玉符寒光一闪,那名上忍持剑的手臂和长剑一起脱离他的身体,带着血飞入空中,上忍惊骇万分,强忍疼痛,把韵诗推向云飞,夺路而逃,孔老手中的戒尺银光一闪,射向忍者,“哼!敢威胁我孙女,找死”!一声惨叫,忍者倒地而亡,量天尺自动飞回孔老手中,人有逆鳞,宽厚仁慈的孔老被触到了逆鳞,变得凶悍无比!

孔韵诗伏在云飞宽阔坚实的怀里,感到既温暖又安全,忽然听到忍者的惨叫之声,抬头看到那忍者已经在几米外的地上身亡,对孔老喊道:“爷爷,上天有好生之德,让他逃走便是,您何必要赶尽杀绝呢”?

云飞说道:“人有善恶,此等以怨报德的恶人怎能放过?他已经知道你心地善良的弱点,会再来找你麻烦的”!

孔韵诗固执地说:“杀戮并不能让罪恶消失,反而激起更大的仇恨,我泱泱华夏,传承万年,应该以德报怨,以德服人”!

孔老叹息一声,轻轻抚摸着量天尺,喃喃自语:“圣人老祖,余用量天尺灭寇,实所无奈,惭愧矣!非后学不仁,因敌要余之命;非后学不义,乃外寇入侵在先;非后学不礼,余已经先礼后兵;非后学不智,外寇宵小不屑与之;非后学不信,外寇胁余孙女在先”!言罢,量天尺忽然银光闪烁,浩然正气磅礴而出,涌向在场的三人,三人立即入定!

孔老努力吸收着浩然正气,须臾间,多年未动的境界壁垒轰然破碎,进阶到大儒师境界(儒修分为儒者、儒士、儒师、儒皇、儒圣五阶,每阶又分初、中、大三层);韵诗福临心至,平时儒修的积累与浩然正气产生共鸣,浩然正气在体内循环不息,顺利进入大儒士境界,两人从入定中醒来,孔老惊叹,量天尺有五层封印,开启一层就能得到相应的浩然正气能量进阶,他已经在儒修的摸索中明悟“克己复礼”和“人之初性本善”的开启咒语,开启过两次量天尺封印,而这次一向以正义自居,导人向善的儒修量天尺的开启咒语居然是“以杀止恶”!让孔老惊奇不以,再看云飞依然伫立不动,孔老惊喜的看着云飞的变化!

云飞仔细感受着儒学精华——浩然正气,仿佛透过历史的烟云,亲历圣人孔子大器晚成、颠沛坎坷的一生,孔子是五行造身,两仪成性,春秋末期,诸侯争霸,战乱四起,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孔子在此节点上痛定思痛,对传统文化加以批判的继承,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学说,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使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曙光!因为儒家“仁”是建立在最切近人伦,最难摆脱的亲情之上,为封建lún_lǐ秩序寻到理论依据,所以,他不仅能被统治者接受,而且也获得了普通百姓的认同。正是基于这一点,所以“仁学”能够成为整个封建统治的核心思想,成为构筑中国式的“lún_lǐ一一社会一一政治”学说的奠基石。然而,“克己复礼”的仁学之道却不被急功近利、欲霸天下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只是在民间流传,乃至成就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思想精髓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光华!成为华夏民族修身、齐家、平天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章儒修传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