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军第一装甲师可是三旅六团的甲种师,全师18000人,在机场被炸死了一些,现在列夫斯基的手里还有16700多人.
但是这点人要防守偌大一个基希纳乌城,肯定没有办法处处设防,列夫斯基有什么办法呢?列夫斯基的办法很简单,也很实用,利用城内无数的钢筋水泥建筑,建立无数的临时堡垒,从而偌大的基希纳乌城内,形成无数的点状防御阵型。
列夫斯基这样布置兵力的劣势也十分明显,就是他的兵力太分散了,他很难集中兵力去歼灭进入城内的德军部队,也就是说列夫斯基最初就安排是拖延和消耗战术。
其实,这种战术安排是列夫斯基凭经验和直觉,对当前的整个战局判断后,得出的最好的战术安排。
列夫斯基手中也没有多少关于德军的情报,因为此时苏军的指挥系统一片混乱,列夫斯基根本就无法从上级哪里得到任何有用的情报。
但列夫斯基凭一个老指挥员的经验,他认为,德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攻到基希纳乌,这说明德军的进攻部队一定非常强大,强大到不是他一个区区近卫师可以抵抗的地步。
既然德军的入侵部队十分的强大,那列夫斯基只尽最大努力,把德军拖在基希纳乌城,从而给后面的部队赢得更多的备战和反应时间。
列夫斯基这样做,只能用几个来形容他——伟大、奉献、牺牲,因为列夫斯基一旦使用点状分散防御,那他和他的近卫师,已经没有任何可以逃出基希纳乌的机会。
当然,如果基希纳乌可以丢下部队,只身逃跑,那就另当别论,如果那样,斯大林也会处决他,斯大林的残暴、冷酷,无情、铁血手腕,也逼得列夫斯基必须死战到底。
好吧!斯大林残暴和冷酷的优势在此时就体现出来了,每一名苏军官兵,在斯大林残暴和冷酷之下,都必须去死战到底,否则就是被枪决的下场。
斯大林的残暴和冷酷就伟光正,或者是大错特错?其实这两种看法都很片面,只能说是时势造就了斯大林这个人物,和他那残暴冷酷的性格。
斯大林这种残暴和冷酷的性格,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就是逼得所有苏军去死战,劣势就是一旦这些苏军被俘,那么他们在斯大林不承认俘虏的政策之下,被俘苏军就是一群最痛恨斯大林的苏联人。
这样一来,隆美尔的机会岂不是斯大林自己送上来了,隆美尔一直想组建苏联伪军,那些仇恨斯大林的苏军俘虏,就是最好的兵员。
(可惜,历史上希特勒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啊!整整五百多万苏军关在集中营里面,这可是整整五百万仇恨斯大林政权的苏联本土军队啊!
他们熟悉苏联地形,了解苏联人的一切情况,重要的是他们还适应苏联那冰天雪地的气候。
所以,小胡子死得真不冤!希特勒在这点上真是做错了,就算你是希特勒的脑残粉,也必须认清楚这点。)
但这种依托城内建筑建立点状防御阵型的优势也很大,那就是德军只能一个一个据点地去攻击,一个一个据点去清除。
德军要把整个精锐的苏联近卫师歼灭,短时间内可不能实现,列夫斯基的拖延战术目的达到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和整个近卫师,想为后方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至于后面的苏军能不能抓住列夫斯基创造出来的这些时间,那就不是列夫斯基的事情了。
巷战历来是最残酷,伤亡也是最大的,不管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双方都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列夫斯基只盼望自己的坚守和牺牲,能给苏联赢得更多的时间准备战争。
列夫斯基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一切还看双方实力,谁输谁赢一战便知,战场就是检验双方优劣的最好方式。
……
“轰隆……嗡嗡……”
克莱斯的立体装甲突击群对着基希纳乌的一条主街道冲去,在城外克莱斯也没有遇见任何的抵抗,克莱斯就估计苏军的指挥官是把兵力收缩进城里了,看来苏军指挥官也不算是笨蛋。
四十辆豹式坦克打头阵,后面是八十多辆四号坦克,坦克后面是同等数量地装甲车,接着就是一个团的德国步兵,天上是三十六架fa223直升机。
整个德军第十三装甲突击群的气势是相当震撼,地面在各种车辆的碾压之下,也强烈的震动着。
“报告团长,第十一装甲师突击群发来通报,他们已经到达基希纳乌东面,准备从东面进攻基希纳乌。”
古德里安布置在北段的德军,可有四十多万,轴心国的仆从军也有三十多万,光是像克莱斯这样的装甲突击群就有十八个组,现在终于有别的装甲突击群冲到了基希纳乌。
有人想抢功劳?克莱斯立即联系他们师长,得到的答复是:
“绝对不能落后,给老子直接开足马力往城里冲,谁先拿下基希纳乌市政府大楼,老子给他记头功。”
其余部队也和克莱斯他们师长一样的想法,首功必须是自己的,四十几万德军部队都对着基希纳乌疯狂冲锋,任何人都不想落后,整个北段一千二百辆多坦克和相同数量的装甲车,外加数不清的卡车,整个基希纳乌周围的大地,在这钢铁洪流之下颤栗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四十几万对16000人,德国还有无数的坦克和装甲车助阵,不管列夫斯基的战术如何正确,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渣渣,一切牺牲和奉献都会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