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少年帝国>大宛绝汉篇

就这样,刘细君答应天子继续留在乌孙国。不久,昆莫死。又不久,太子岑陬继王位,改王号为昆弥。按习俗,新乌孙王对旧乌孙王的财产有继承权和使用权,包括旧乌孙王的所有女人。再不久,岑陬顺理成章娶了刘细君公主。没有爱情,只有眼泪;没有小我,只有大我。没有索取,只有牺牲…穿过时空的烟尘,我仿佛看见:高高的城堡上,站着一个孤独的女子。她两眼沧桑,驻足远望。沙尘从眼前刮过,飞鸟从头上越过,思念却永远不老,犹如那戈壁滩上那汩汩细流,向东方流敞…本年,乌维单于去世,其子乌师庐继立为匈奴单于。乌师庐此时还未成年,号“儿单于”。接着,原本直代、云中之地的单于庭更往西北迁徙。本直上谷郡以东的匈奴左方军改直云中郡;本直上谷郡以西的匈奴右方军改直酒泉、敦煌郡。本年,走在丝绸之路上的汉使开始西逾葱岭,抵达安息国。安息国派使臣,以大鸟卵、黎轩国善眩之人为礼,往长安进贡。驩潜、大益、车姑师、扜冞、苏瀣等小国也纷纷前来进贡,刘彻大悦。厚赏使者,广散财帛,以示大汉之富强。葡萄、苜蓿这些西域特产,也在汉武帝时传入中原。太初元年(bc105)10月,刘彻又往泰山行幸。11月冬至日,在明堂祭祠上帝。12月1日,禅高里山,祠后土,临勃海,遥祀蓬莱仙山,又不断派方士入海求仙,终无所得,于太初元年(bc104)春天返回。因11月22日,刚建成仅11年的柏梁台遭火焚毁。刘彻便在甘泉宫接见各诸侯,考核他们的财政状况,准备重修宫殿。越地方士勇之上奏“越中风俗:凡有火灾,便须改建。且要比旧屋更为高大,方可厌胜攘灾”于是2月,刘彻下令在未央宫西面建造更大的建章宫,宫中有千门万户。东面是高25丈的凤阙、西面是方圆数十里的虎圈、北凿太液池,池中有假山,以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传说中的海中神山取名、南面有玉堂、璧门。又立高50余丈的神明台、井幹楼,再架飞阁辇道,说不尽、描不完的豪华靡丽。本年,已被封为大中大夫的方士公孙卿,联络同官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人向汉武帝刘彻上奏“历纪坏废,宜改正朔”御史大夫兒宽与博士赐等共议之后,也认为当废去前秦正朔,宜用夏正。5月,刘彻便命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人共同制定出《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数用五,改秦的水德为土德。更定官名、协和音律、定宗庙百官之仪,费了许多功夫,才得成章。这时,从遥远的匈奴草原上传来一个好消息:匈奴左大都尉派人秘密向汉朝传话,说他准备造儿单于的反,请汉朝务必做好接应工作…这不是一个假消息。左大都尉之所以要反,是因他觉得跟着儿单于混,前途实在太过缈茫。首先,那年冬天一场大雨,冻死匈奴的大部分牛马;其次,儿单于这人脾气特坏,动不动就拿刀杀人。整得匈奴国中人人自危。刘彻接到消息后大喜。将接应左大都尉造反的工作交给了因杅将军公孙敖。而公孙敖的任务就是筑城且驻军观望,准备随时出动。此城筑在五原郡汉长城以北不到50公里的地方,已进入匈奴境内,时称受降城。8月,刘彻行幸凉州安定郡。汗血马产自大宛。传说此马出汗如血,能日行千里。由张骞出西域时发现。刘彻觉得这汗血马比他钟爱的乌孙马还要高大威猛。于是将汗血马称为“天马”视之为宝。汗血马之宝贝,不仅是它出身高贵。更重要的是相对其他马来说,此马具有以下优势:速度快、力量足、耐力强,且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跑起来很帅…事实上,汉朝人对汗血马并不陌生。想当年刘邦率三十万大军北上,被冒顿的骑兵困于平城。当时刘邦见那匈奴坐骑威猛高大,具有极大的威慑力。须不知那时冒顿单于之坐骑,正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刘彻不但喜欢汗血马,且多多益善。道理是很显然的:如汉朝也能像当年的匈奴那样,借汗血马武装骑兵。请问:普天之下,还有哪里是刘彻征服不了的呢?于是,寻找汗血马成了刘彻布置给出使西域的使者们的一道任务。本年,出使大宛国的使者回来了。他带给刘彻一个不幸的消息“大宛国的贰师城里有很多的汗血马,可他们全都藏住,不肯送人”刘彻一听就明白了。大宛和汉朝既非亲戚,又非好友,凭什么白白将国宝送与你呢?既如此,那花钱买总可以吧?当然所谓宝物,不是花钱都能买的。所以刘彻没说买,而是说换。拿什么换?答案是:马!以马换马?似玩笑开的大了点。不过这不是笑话。因刘彻准备的这匹好马不是活马,而是死马。却以黄金造之,别称金马。除金马外,再加千金。以黄金马和千金换你的汗血马,总可以了吧?这应该是可以的。汉使车令是这样想的、刘彻也是这样想的。但很遗憾的是:大宛人不是这样想的!当车令携着金马和千金来到大宛国,向国王说明交易事项时,大宛王想了想,对汉使打起哈哈“交换宝马这事不能由我一个人说了算。回头我跟我那帮臣属商量商量,然后再回复你们”车令只好等大宛国群臣开会讨论。可讨论的结果远超出他之所料,那就是:不换!大宛人之所以不想换马,是因他们有恃无恐。首先,汉朝距离大宛遥远,且又隔着辽阔的沼泽盐地,水草不生,兵马难渡。如汉朝发兵攻伐,最省事的办法就是从天外飞来。既想飞,就必须先造好翅膀


状态提示:大宛绝汉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