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少年帝国>灵帝驾崩篇
是一万个不想走。乱世当前,手握重兵,就相当于家中有大米有银子,这种感觉要多踏实就有多踏实,他怎会愿意走呢?

不过皇帝的任命书都下来了,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抗命不从。当然翻脸也是一种技术,董卓深谙其道,于是给刘宏上了一道奏书“感谢陛下皇恩浩荡,给臣加官。但臣现在实在是走不了啊!您也知道:我的部下都是来自湟中的羌胡少数民族。他们一知道我要走,都拦着我的车说:政府不给他们发粮饷,他们妻子儿女都养不活啊。这帮人好的时候特别好,烂的时候也特别烂。如臣现在一走,担心他们闹事,给您带来麻烦。这我就不好交代了。所以臣只能先留下来,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从以上一席话我们可看出:董卓的兵都是自己养活自己的。刘宏一个子儿都不肯出,连粮食都不发。现在要让董卓把自己的部队交给政府,这等损私肥公的事,董卓怎肯答应?

董卓抗命,刘宏也无可奈何。但董卓也知道:刘宏不是傻瓜。他能下一次诏书,就能下第二次。只要部队还在董卓手里,刘宏估计睡觉都不踏实。

果然不久,刘宏又下了一道诏书:封董卓为并州牧。并很明确的告诉董卓:把你的兵交给皇甫嵩来统领。

董卓一看,心里冷笑。想在虎口夺食?门都没有!董卓马上回奏“感谢陛下的天恩,让我掌了十年的兵权。现在我的兵都眷恋我,离不开我。请陛下允许我带他们一起去并州,为大汉效力守边”

董卓两次拒绝皇帝任命,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实在看不过眼了,对叔父说“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只有您与董卓二人。如今你们已结怨,势不俱存。董卓奉诏委兵,却上书抗辩,这是逆命。又因京师政乱而踌躇不进,这是怀奸。二者皆为不赦。叔父您身为元帅,何妨声罪讨伐?上显忠义,下除凶害。定能成功”

皇甫郦说的没错。此时的董卓的确有不祥之举。他口口声声说要去并州为朝廷守边,可实际他去了哪里?驻兵河东郡,以观时变!董卓想干什么?没人知道。但有人已看出:这家伙心里装的不是什么好东西。更何况皇甫嵩与董卓已经结仇。如现在不除掉他,于国于己,都会贻祸无穷!

但皇甫嵩却这样回答自己的侄子“董卓虽然有罪,但我们也不能擅自诛杀。还是奏请朝廷裁决吧”或许皇甫嵩是想通过刘宏来警告董卓好自为之,不要乱来。如是这样,皇甫嵩就太仁慈了。农夫救了蛇,蛇不会感恩,更何况董卓还是一匹恶狼呢!

皇甫嵩了董卓抗命这问题的严重性。刘宏立刻下诏责骂董卓。很自然的,董卓又把这笔帐记在了皇甫嵩身上。前仇未解,又添新怨,二人的梁子只怕几辈子都解不开了…

3月,下军校尉鲍鸿下狱论死。

3月,幽州牧刘虞到任,与公孙瓒相见,讨论如何平定张纯的叛乱。公孙瓒主张武力解决,刘虞责主张以恩信招降,二人由是有隙。得知张举、张纯二人如今逃匿在鲜卑部落后刘虞便遣使去见鲜卑酋长步度根,晓谕利害,要他送上二贼首级,便加厚赏。步度根仍在犹豫之时,张纯的门客王政已将张纯杀死,将首级送给刘虞。而乌桓大人丘力居素闻刘虞之名,亦遣使请降。刘虞便下令尽罢诸郡屯兵,只留公孙瓚率步骑万人驻守右北平郡。

4月,太尉马日磾罢官。派使者前往幽州封刘虞为太尉、容丘侯。

历史即将迎来一转折的时刻。那个改变了大汉朝、改变了天下所有人的时刻即将到来!34岁的汉灵帝刘宏即将离开这个世界。刘宏走的挺轻松,可活着的人就要受苦受累了,这其中有两个人最为辛苦:一个是刘宏此时最信任的宦官、西园八校尉之首的上军校尉蹇硕;第二个是何皇后的兄长、大将军何进。

他们之所以忙碌,主要是因刘宏还没有做一件事,而这件事恰恰又是最敏感、最引人注目的——立太子!

刘宏曾生过好几个皇子,却一连串的夭折,仿佛中了邪一般。不过终于还是有两个儿子顺利的活了下来:一个是何皇后生的14岁的‘史侯’刘辩(《后汉书》记载刘辩为17岁,《资治通鉴》对此有考异),由宫外一个叫史子眇的道士抚养。另一个是王美人生的9岁的‘董侯’刘协,在宫中由董太后抚养

刘宏生前迟迟不立太子,不是刘宏不想立,而是无法下定决心。刘辩是皇后所生,年龄也比刘协大。按道理,太子之位肯定要属于他。但刘宏却不喜欢刘辩。公开的理由是:刘辩为人轻佻无威仪,做不了大事。

可这理由实在是有点搞笑。刘宏光顾着说儿子,他自己又怎样呢?自汉高祖刘邦开国以来,论轻佻,若西汉的刘贺排第一、那东汉的刘宏则是稳坐第二的。而汉朝皇帝们都喜欢类己的儿子。如刘辩真的很轻佻,那轻佻的刘宏应感谢苍天让他后继有人才对呀…当然,这仅是个玩笑罢了。

我认为:刘宏以轻佻为名不立刘辩,那也是迫不得已的。董太后自然希望立自己亲手抚养的刘协,宦官们也倾向于立一个年纪更小的皇帝。但何皇后、何进大将军及满朝公卿,自然希望能立刘辩…所以刘宏两边都不是人,只能搁置此问题留于后人。这也是他最无奈、最悲哀的选择。

刘宏尽管没立太子,但他还是知道有托孤这招的。所谓托孤,就是把还没完成的事交给可靠的人来办。刘宏认为:满朝上


状态提示:灵帝驾崩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