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980章 宽进严出

文考尘埃落定已经进入三月,武举考试开始。不过比之文考,武举却要简单的多,且转由兵部负责,而选拔的条件也要比从前宽松的多。申请者只要有籍属地里、县初具的无犯罪证明及家中直系亲属无叛国行为,年满十八岁,未到二十三岁的证明就可报名,但在开考前要接受体检,以保证其身体健康,一般只要无伤残和重疾、视力良好就可通过。而报名的时间也截止到开考前的三日,以便吸收那些文考落榜的举子们参试。

考试的内容分为文试和武试两场。先进行文试,试题很简单,包括算学和策论一篇,一般只要答对半数的算题,写出一篇五百字的策论都能进入下一场考试。这让许多人觉得这并非是考试,只是审验参试者是不是傻子和文盲,所以只要读过几年书的人都能通过。

至于武试对前朝而言也要容易的多,即没有开强弓、拉硬弩和舞关刀、举石锁这些考察蛮劲的内容,也无需骑马、射箭、舞刀弄枪。只要在设定的时间内徒手完成百步跑、三千步跑,还有跳高、跳远及投掷等简单项目后,基本上便已经入榜了。

除了简单之外,武学的待遇也不错。在校期间免费发放冬夏两季服装、鞋帽,膳食免费,每月还有三贯的零花钱。而京中的人对于武学的伙食向来是羡慕不已,不仅味道好,且标准高,即便是小康人家也赶不上。另外只要能够顺利修完学业,便能直接授官,领取薪俸。

此外从军后,也不同于从前要终生服役,直至致仕。只要在达到相应的服役年限后,不但可以退出现役,还能转资为文官,并获得相对应的品级待遇;若是无意仕途,还可领取一笔不菲的补偿金,或是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若是排出战争期间可能会有伤亡的不利因素,可以说再没有比之更好的出路了。

赵昺之所以将武学科考条件放的如此之低,除了考虑到当前的武器已经不是冷兵器为主了,而热兵器在对体力要求降低的同时,威力却要强大的多;再有社会上对于从军依然存在偏见,尤其是战争时期,而大多数士子们对于当兵更是嗤之以鼻,所以只要通过良好的待遇和较低的门槛来吸引士子们加入;不过军中也确实需要有文化的士子们担任军官,他们比之军中选送的士兵在见识和接受能力上要强的多。

此外宋朝的科举曾经屡次爽约,周期很不稳定,并不是我们熟悉的“三年一考”。有时候呢,一年就考,有时呢,十年才考,直到宋英宗即位,才把规矩定下来。而后又因为战争变得再度不稳定。此次科考就是十余年的来的第一次,这样不稳定的周期,导致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杭漂。

当前的交通状况太过落后,士子们赴京参加考试往往要长途跋涉,不仅浪费了时间,一路所费也让家庭状况不好的士子不堪重负,还有的是落榜后觉得无颜回乡。于是种种原因导致落第学子们,懒得回家了,就漂在临安等着不知音讯的下次考试,这虽然极大地繁荣了当地的房屋租赁市场,但也是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将他们收入军中,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办法。

但不要只看门槛低,被‘骗’进去就不由你了,不脱几层皮,不被洗了脑是无法毕业的。当下不要只看负责招考的兵部官员们一个个的笑的跟花儿似的,和颜悦色的给你解答各种问题,并不厌其烦的大谈从军的好处。可只要仔细瞅瞅就能发现笑容后隐藏的‘阴险’,待你签上大名后,掉到坑里的时候,更是一个个的在背后偷偷‘幸灾乐祸’。

所以赵昺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宽进严出的武学招生政策。进入武学的经过初考和检查,身体虽然弱些,但也非不堪。只要进了武学后,好饭好菜的喂上一阵儿,再加上半年的初训,估计一个个都从豆芽菜变成了棒小伙儿,两年学习之后保证就被训练成军队的人了。再说,他也没有亏待他们,该给的都给了,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到四月初,武举考试也已经结束,但是今年并没有武状元产生。此次武学共招收了学员五百人,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可也让赵昺欣慰,从身体素质上讲,这届可以说是最差的。而从文化素质上说,却是历届学员中最高的。他们中的有些人,很可能在十年后成为军中的骨干……

连续忙碌了一个月,赵昺已经有些疲惫不堪,可他却依然难以偷闲。这时已经进入夏天,天气变得潮湿闷热,太后出宫搬入南屏山凉宫避暑,而他却不能离京,便再搬到宫中的冷泉堂居住。

杭州最为著名的避暑胜地在冷泉山,那里有激瀑从山上流下,在山中形成凉爽的小气候,城中的达官贵人纷纷在此建园用于夏季避暑。但好地方总是最抢手,有的人得不到,便仿照冷泉山的形势建园,而北宫中的冷泉堂就是这种产物,依靠引来的泉水,利用飞来峰形成飞瀑,再注入湖中,从而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

“诸位不要拘束,可摘去冠帽,脱去朝服,这样凉爽些!”这日赵昺在冷泉堂中召见诸位宰执议事,看着众人都是大汗淋漓,不等他们施礼便笑着道。

“还好,还好……”在皇帝面前衣冠不整那是极为失礼的事情,虽然陛下有谕,却也不敢袒臂露身,齐齐施礼讪笑着道。

“也好,给诸位爱卿弄些解暑的凉茶来!”赵昺却是不管他们,自己虽没有背心裤衩,可也只穿了一件便服,而自己也不能勉强他们,便令王德


状态提示:第980章 宽进严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