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异正是她在天水附近、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的。王异被后世列位烈女,可见其性子的刚烈,与同样狠辣的殷素芳简直是一拍即合,最后‘同样对自己身为女儿身有些不满的她’毅然决然的加入了殷素芳的队伍,这才有了她与高轲的这次相遇。
听着这离奇的经过,高轲感慨之余,便任命王异为军司马,在殷素芳账下听令。然后沈月茹也被他并入这支规模已经达到五千的队伍,被高轲任命为这支队伍的随军主薄。
之后,汉中一地战事平息。不过此时大汉朝已经处于岌岌可危之态,各地方起义不断。
汉中平五年初(公元188年),刘焉目睹汉灵帝朝纲混乱、王室衰微,故向朝廷建议说:“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授以大权,改州牧制度,借以镇守安定天下。”他本人自请充任交州牧,意欲借此躲避世乱。
当时益州刺史郗俭不理会张修之乱,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本来想领交州牧避祸的刘焉因为听‘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便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
于是朝廷以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并封为阳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俭,整饬吏治。
因为道路不通,高轲的汉中又封了阳平关,与张修叛军在剑阁一带对峙。刘焉便暂驻在荆州东界。此时郤俭已被黄巾贼马相等杀死,但是‘刚称帝的几日的马相’又被‘益州从事贾龙’组织军队击败。贾龙于是迎接刘焉入益州,治所定在绵竹。
刘焉上任后,任命贾龙为校尉,将他迁到绵竹居住。刘焉安抚收容逃跑反叛的人,并且诏安张修等辈,极力实行宽容恩惠的政策,但内心别有图谋。
听说张修之乱已平,五斗米教竟然被刘焉招安了,高轲简直是感到匪夷所思,不过因此也撤回了在剑阁的大军。
‘五斗米道’首领张鲁的母亲长得很漂亮,加上懂得神鬼邪说,经常出入刘府,和刘焉家有往来。刘焉就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一起前往汉中附近,占据剑阁等险要之地。不过摄于高轲之名,没有敢轻动。
自此高轲才意识到自己下手晚了,他早该先一步占据剑阁的。这就是他们外来人的弊病了,对这个世代了解不够,以至于对‘时局的判断’有了偏差……他以为现在大汉朝的威严尚在,各郡守都有各自的地界,除非他有大义名分,比如‘奉皇诏入蜀讨伐张修’之类的命令,否则的话,他如果公然入蜀,侵占他人地界,那就是有反心,倒时候说不定朝廷会派大军‘像剿灭羌人一般’来征伐他。
他万没想到刘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汉灵帝尚在的时候,就实行割据。这真是应了那句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随后在一次酒宴上,高轲在懊恼之下,将‘心中的这项郁闷’说与了黄权听。黄权听了以后笑笑说,“主公可知,那刘焉可行割据之势,但是主公却不可。”
高轲一愣,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黄权略有些神秘地道:“主公知道刘焉为何‘独独派张修、张鲁之流’来攻取汉中么?”
高轲摇摇头,“不知,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门道不成?”
“自然有门道儿,张修、张鲁之辈本为叛乱。刘焉之所以让张修等人攻占汉中,乃是想让其做他的守门犬、挡箭牌。倒时候如果朝廷有什么旨意下达,他便可以推脱说……张修乃逆贼,今又叛了我,占据汉中自立;我虽有心奉旨,但无奈有逆贼挡在我与朝廷中间,我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如此一来,他就能既行割据之势,又不违背朝廷旨意,此乃一箭双雕之计。
但是主公却不同,吾素问主公与儒学一脉不和。主公若如此行,想来朝堂之上定然流言蜚语,倒时候难保不为朝廷所忌。
所以主公实在不必为此事烦恼,此乃时也、势也……!”
听到黄权的这番言论,高轲这才心里舒服了些。
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夏,董卓拒绝朝廷表其为‘不掌实权的少府’的命令、屯兵河东以后,整个陇西便成了董卓的势力范围,他不仅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是地方军阀豪强,而且还是朝廷命官、边陲重臣。凭借强大的实力,极度膨胀的野心促使董卓开始着手设计问鼎中央政权的具体步骤。
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朝廷忽有传闻,汉灵帝病危。同年四月,大将军何进急招高轲入京,此次入京乃是觐见、不宜带兵。高轲恐他不在期间益州刘焉生事。便任命王累为汉中郡丞,统筹汉中政务;黄权为上庸郡丞,着令黄忠为兵曹掾史(主兵事),同领军司马一职,协同黄权镇守上庸;李峰则调为长史,继续收纳贤才。
他本人则是只带着殷素芳、沈月茹、沈力几人轻装上阵,入京去见何进。
临行前庞德和赵武德恐京师动乱、高轲入朝会有危险,想要随军侍卫。但被高轲拒绝,言其四人如遇凶险,直可御剑飞行、出城而去。如果要‘带上庞德等人’反倒多有不便。
庞德等人闻言只得暗生感慨,遂不再坚持。
高轲却不知此时京师已经是风云突变、黑云压城。
洛阳、皇宫……在一处密室内,此时正有十余位宦官聚首交耳,言词间颇为愁眉不展。为首一人非是别人,正是大宦官张让。
随着最后的赵忠进屋,张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