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苗,此次你的任务很重,你和子布,还有元叹一起,好好配合,争取此次将别有用心引出,一举消灭。”等到大部分人离开,刘风郑重向贺齐交代道。
“是,主公,属下领命,定不会让战乱波及太大。”贺齐意识到刘风让他留下的目的,心知这是主公对自己的看重,回答起来也格外响亮。
但旋即,他又皱起眉头:“可是,主公,若是他们依旧按兵不动,又该如何?之前我们讨伐刘表、进兵江夏,也是想引他们出来,但却没什么结果。”
“他们不动,是因为我们的对手只有黄祖,战争的规模也不大,而这次,我们是要和袁术正面对决,很可能旷日持久,源源不断的军队将会开赴江北,不愁他们不动心。再者,我们还可以放出消息,就说击败袁术之后,就会对他们这些人动手,就不信他们忍得住。”
这话若是让外人听了,估计会摸不着头脑,但在场众人都是江东集团的核心,自然明白刘风与贺齐所言之事。
依旧在山中不服从的山越以及对刘风政策不满的大族,以及想看刘风倒台的玩家。
山越向来都是江东的问题,之前刘风也曾经清剿过,甚至还曾经担任过平越校尉一职,但杀了一波,迁移了一波之后,还有源源不断的山越部落涌现出来。只不过后来这些人在表面上都服从江东的统治,刘风也不好动手。当然,所谓的服从,有人是真心,更多的是虚与委蛇。
当初建安置郡,新置数县,刘风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这也是作为地头蛇的他们不满的原因之一。因为刘风的控制力加强了,他们的收获就减少了。
大族也是如此,刘风把土地收归己有,补偿他们钱财,给出商业补偿,表面上看是公平的,但国人最重土地,尤其是大族更是如此,所以对刘风不满的也大有人在,只是在刘风的强权下不得不俯首。也亏得刘风手下的那些大族出身的人明白刘风的志向所在,知晓此举对抑制兼并的好处,甘愿放弃大量的土地和私兵,江东这才能迅速稳定下来。否则的话,若是他们顽抗到底,江东只会成为一个烂摊子。
异人更不用说了,无论是哪个公会、哪个组织,没有几个敌人是说不过去的,等着刘风倒霉的人不会比拥护刘风的人少。
西征江夏,刘风就曾想过将这些人引出来,一网打尽,但那些人却没有上当。刘风知晓时间越久,这些人的实力就越强,造成的破坏就越大,就决定趁着这次机会,一举荡平江东范围内的不稳定势力。
“对了,还有一事,公苗要切记。会稽郡内,有道士传教,暂不可与他们发生冲突。”临了,刘风又加了一句。
宗教在封建社会,对统治者的威胁很大,一个不好,就裹挟民众造反。太平道在张角的带领下,十余年间遍布大汉州郡,发动了黄巾起义,五斗米道也在汉中割据一方。于吉的存在,对刘风来说,始终是个隐患,但这个半仙级的人物,刘风现在还招惹不起,只能搁置。
若是他手中有一万浴血雄兵,或者几个九阶巅峰猛将及十万百战精兵,别说于吉了,就是再加一个南华,刘风也敢发兵将其剿灭。否则的话,为何大秦帝国巅峰时期,没有方士敢于出现收买民心。
也就是秦始皇后来想要长生,接纳了术士,派徐福出海寻找仙药,这才给了他们这些人复起机会,但后来秦始皇察觉被骗,迁怒于术士,在咸阳坑杀数百术士,又让术士元气大伤。这被后人演绎成了“焚书坑儒”,成了秦始皇的罪状之一。大汉建立初期,以黄老之术治国,这才让术士渐渐恢复元气。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有兴盛之状,远非外来的佛教可比。
所以,在承平年代,术士根本翻不起浪花,但在乱世,就是最大的一股隐患。历史上孙策为什么要强行击杀于吉,就是因为初入江东人心不稳,他不允许有人分薄他的威望。事实上,孙策做的是对的,于吉的死震慑了别有异心者,江东再没出现过招摇术士,就算是孙策不久就死去,也是一样。
对于吉,刘风不好交恶,毕竟是10阶以上的半仙,一旦发威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他也绝不会任由于吉派人传道,影响江东的稳定。只待手中有足够的实力,就将向于吉摊牌。
但绝不是现在,所以只能交代贺齐,不要和于吉的信徒发生冲突。
“公达,你觉得我们此次能达到目的吗?刘表会不会趁机报仇?”安抚好贺齐,刘风又看向荀攸。虽然已经商议了多次,但刘风还是要在这些江东核心人物面前树立信心。
“主公勿忧,此时正是北上讨伐袁术的时机。”荀攸的声音中充满自信,“首先我们有大义名分在,乃是堂皇之师,顺天应民;其次,虽然袁术军中已经出现百战精兵,但主公及诸位都知道,要练就百战精兵的难度。袁术此前的战争,除了攻伐陶谦,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就算在战场上练出了百战精兵,也绝不会有多少人。正面厮杀,主力还是精锐士卒,还要看将领的指挥,后勤的供应,士兵的士气……”
“第三,袁术虽然名义上是天下第一诸侯,但因其僭越,内部不稳,需要大量的军队镇守。屡战屡败之下,损兵折将过多,军中新兵遍布,势力早已大不如前,就算正面对决,我们也有一定的胜机。”
“还有就是,我们占据了主动,切断了长江航道,就算事有不济,也可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