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美国的企业,例如顽皮狗,他们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动作捕捉技术了。
而日本的企业,还在沉迷于卡通式的人物形象。甚至,能够和吉普力,或者是鸟山明合作。搞出一个人设什么的,就成为他们宣传的首要重点了。
要知道,现在许多日本游戏企业招聘新人时候的考试内容,可以用奇葩来形容。
大多数游戏企业。明明白白的说了,我们需要的是有一定可塑性的员工。需要的是螺丝钉,而不是别的什么。
而在日本企业内部,流行的教育方式,也还是师徒模式。师傅带徒弟。前辈带后背的模式。
相较于美国大批量培养的教育模式,简直就是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差别。
还有,就是因为随着电子游戏行业,除了千叶游戏之外,日本本土的企业,基本上都开始萧条了。
因此,薪酬待遇这在降低,甚至已经达到了东京最低工资的水准。因此,召到的人到底是什么水平,也是可以想象的了。、
效率低。不思进取,像是卡普通这样的企业,甚至年年炒冷饭,想要用《生化危机》系列吃上一辈子。
情怀,在日本游戏行业里,越来越讲情怀。似乎,如果没有破局的人出现。整个日本的游戏行业,真的会开始不断的萎缩,到最后变成一个小众的游戏系列。
当然了,日本游戏行业衰落的又一个因素。就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开始流行的游戏类型,不再是原先的角色扮演类的冒险游戏,或者别的什么类型的游戏。
而是变成了一个新的类型,那就是射击游戏。没错。自从《反恐精英》推出之后,就引发了这样一股热潮。
但是,因为日本人或许是基因问题上有一定的缺陷。很容易晕三维,所以,这种需要快节奏切换镜头的游戏,并没有在日本流行起来。
但是。《反恐精英》却在欧美大规模的流行起来了。甚至,二零零三年度,电子竞技项目最高的奖金,也出现在了《反恐精英》的头上。
千叶游戏因为有林彦的关系,才没有让千叶游戏在这个类型上落后的太远。
但是,欧美的游戏公司,依旧研究出了很多的新玩法。例如,动视的当家作品《使命召唤》以及电子艺界的《战地》,都是在这个时代涌现出的射击游戏佳作。
怎么说呢,他们的地位,大概就相当于横版卷轴时期的《超级马里奥兄弟》,角色扮演时期的《最终幻想》。
除了全平台大卖的《使命召唤》和《战地》系列之外,还有的大卖的就是微硬为自家的神秘盒子主机推出的游戏作品《光环》。
可以说,这些游戏撑起了射击游戏的一片天。当然了,千叶游戏的《反恐精英》依旧还很优秀。
但是,这个优秀,只是一枝独秀。日系厂商,没有另外的一个厂商,能够和欧美厂商,阿紫射击游戏领域进行对抗了。
在这个时间里,又出现了另外的一个事情。就是制作游戏,越来越是大资本投入的事情了。
因为电子游戏的市场主要在美国,因此日本厂商,一直尝试开发欧美风格游戏。
但是,投入少画面差欧美玩家不买账。所以,每一款游戏,必须都要大资本的投入,才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游戏性以及画面表现。
然而,悲哀的是,因为日本好欧美有着文化层面的差异。尽管做出来的游戏,看上去是一副欧美风格的样子。不是高耸的精灵,就是中世纪的城堡。
然而,因为文化底蕴上的不同,虽然整个游戏看起来挺像那么一回事。但是,实际玩起来,却是似是而非。
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真的很悲哀。因为似是而非,玩家们就不买账,不买账卖不出去,就收回不了成本。
不能收回成本,就意味着赔钱。
赔钱则意味着,没有继续大制作的成本。
最后,当人家欧美游戏公司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日本的游戏厂商,只好承认现实,开始不断的炒冷饭了。
毕竟,老的游戏对于很多玩家来说,是有感情的。
在那个年代,他们玩不到好玩的欧美游戏,自然只能玩日本人制作的游戏了。
正像是被强-奸的人,慢慢会习惯于被强-奸。
那些老玩家们,基本上也就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了。慢慢的也就习惯于玩日本的游戏了。
当然,后来有了更好的选择之后,他们就理所应当的把这些游戏全部的扔掉了。开始玩真正适合他们脾胃的游戏。
但是,虽然他们不玩新出的日本游戏,但是,他们却还是喜欢那些代表着他们年华的游戏。
追忆似水年华。
现在很多日本厂商,基本上就靠这句话吃饭了。
千叶游戏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制作游戏的主要方向,都是一些低幼游戏。怎么说呢,就算是一款十分硬核的游戏,也会打扮的很低龄化。
正是这种原先日本厂商们不太看得起的做法,却让千叶游戏能够在逆流之中前进。
因为,玩家们是一直在长大的。千叶游戏,就像是站在了河流的入口,可以随时随地把那些刚开始玩游戏的小玩家们,领入自己的领域。
要知道,虽然欧美的游戏现在卖的很好。但是,他们的三件当家法宝,其实就是枪车球这三个字。
虽然体育游戏家长们还喜欢让孩子们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