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盛同时披露一份权益变动报告书,证明除去200多亿的货币资金还有100多亿的预售款,相当于账上仍有300亿元的合法资金可以用来举牌中西药业的股份。
权益报告书犹如一剂强心针,让股票二级市场里原本就看好东盛集团的投资机构和中小散户信心倍增,纷纷重仓增持股票。
东盛也随即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宣布本公司的股票将于近期停牌。
对于本身实力雄厚的东盛集团而言,这次的重组实属锦上添花,股票更是在连续几个交易日“一字涨停”。
业内人士认为,东盛集团与中西药业之间的股权纷争刚拉开帷幕,便已落下尘埃——东盛注定是大赢家。
但是,愈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代表暴风雨即将来临。德意志投行的策略师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了三大问题,矛头直指东盛。
第一,东盛谎报了杠杆比例。东盛质押了20的股权,利用质押换取的资金来增资a,a再投资增资b,b再投资增资c……如此,东盛的部分举牌资金来自于股权的反复质押,其真实杠杆比例应该更高,约为1:10。
第二,一个叫“东盛创盈基金”的机构持有东盛17的股份,而这间机构实为沪商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除此之外,其它银行也给“一致行动人”出资。说白了,若干家商业银行为东盛狙击中西药业提供了弹药。
第三,东盛在举牌中西药业的期间,和部分控股股东有关联关系。
这篇研报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一点内容抨击了企业,第二点内容抨击了商业银行,第三点内容抨击了中西药业的中小股东,把资本市场里的主力军得罪的干干净净——不等东盛回应,被点名批评的商业银行主动向银监会自辩清白,而中小股东们更是联名向证监会上告,坚称绝对没有参与内线交易。
德意志投行站在了风口浪尖,不但没有噤声,反而再发声明,承认已经接受中西药业公司之申请,将针对东盛集团的狙击行为制定一系列反收购计划。
在这篇声明里,有一句话尤其引人注目。
“考虑到东盛集团已经持有中西药业31的股份,本投行不排除当东盛继续持股超过31.10时,建议每位现有的中西药业股东都能半价购买新增发的中西药业股票。”
这是非常典型的毒丸战术,又叫“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是反收购过程中的常用策略,可以大大地稀释收购方(东盛集团)的股权,使收购代价变得高昂,从而迫使狙击行动以失败告终。
远在慕尼黑的季云翀从助理的口中听完这篇声明,一边气定神闲地品尝着林霂为他炖的猪骨汤,一边问:“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德意志投行认为我们顾虑收购成本而不敢贸然再举牌,但我们偏偏反其道而行,故意露出一点点破绽,让对方觉得有机会反扑、抛出损人不利己的毒丸计划。”助理说完,请示道,“老板,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度举牌,以强大的资金实力诱惑中西药业的中小股东们否决增发新股的方案?”
季云翀笑了,是最近几日在他脸上最常见的笑。先稍稍挑一下眉梢,然后翘起嘴唇,由唇再牵动面部表情,最后整个笑意荡漾开来,直达眼底。
助理再熟悉不过这样的神情,那是季云翀春风得意的表现,往往伴随从容的、不允置喙的决策意见——
“就这么办吧。”他说。
两日后,东盛集团再度在证券交易所举牌,遽增中西药业5%的股份,距离大股东地位仅差一步之遥。
当日收盘后,中西药业宣布紧急停牌,理由仅有一个:控股股东策划重大事项。
媒体大肆报道这场跌宕起伏的股权纷争,而德意志投行所扮演的角色也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
因为,德意志投行的首席策略师兼常务董事ann joseph hsiao(萧淮),从业六年从未有过一次败绩。
在资本市场里,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屡战屡胜,要么得上帝保佑运气好,要么手腕了得非比寻常。
萧淮,显然是后者。
萧淮对于自己的评价,和旁人的观点截然相反。
他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集中在研究外汇、大宗商品、国际债券市场、各地区股指走势。除此之外,他喜欢查看文字报告,诸如上市公司快讯、企业财报,政府报告,然后用超乎常人的细心洞察到其中被隐藏的信息。这些蛛丝马迹恰恰是他和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客户洽谈时的侧重点,也是他做决策时的辅助依据。
他非常在意细节。也恰是如此,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他几乎没有休闲娱乐。
譬如现在,他结束和中西药业高层的会晤已是深夜十点,仍不能休息,必须抓紧时间完成对a股的走势预测分析——明日便是高盛、摩根士坦利等顶级投行发表“第一季度a股市场分析报告”的日子,德意志投行也要同步公布。
深夜的办公间,除了孤灯一盏,就只有敲击键盘的声音。
“从长远来看,a股的走势主要取决于政府开放国内股市的力度,目前a股市场仍有一定的限制,牛市的格局或将持续,但短期内必定回调……回调的幅度较难估计,也许将今年第一季度的涨幅全部跌回……”
萧淮写到一半停下,伸手去够电脑旁边的咖啡杯,发现杯子早就空了。
他习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