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组委会将初次集合的地点直接定在了制衣的场地。

这片场地实际上是每一届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复赛进行的地方,从外面看上去很像是一间普通的服装制造车间,只有一层但层高数米。场地内部设有数十个工作台,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组委会在场地入口处设了一个简易的会场。

竖着的一大块幕布上写着“第三十二届全国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复赛”,这就是主席台的背景。幕布正对着的区域摆满椅子,就是座位。还有几人扶着摄像机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站在外围。

锦娘到的时候,入围复赛的设计师已经来了大半,分散着坐在椅子上。

她进了门,被工作人员指引着去了签到处。

锦娘在签到台出示了证件和入围通知,并在签到名单上签了名,负责签到的小姑娘看到她的名字,多看了她几眼,还特意将她送到参赛者入座的地方。

锦娘谢过她,却发现那个小姑娘对别人似乎并没有这么热心,附近几个参赛者看见了,瞧着锦娘的目光都带上了几分好奇。

她将脸颊边的碎发捋到耳后,挑了个靠后的空位置坐下。

这个座位四周的参赛者基本上都是自顾自坐着,没有人说话。

锦娘对他们礼貌笑笑。她左边的女孩看起来年纪很小,像是个学生,也对她咧嘴一笑。但她右边的那个只点了下头,就将脑袋转了过去。

那也是个姑娘,大约二十岁出头的样子,一头微卷的短发,挑染出几缕灰白色,左耳沿着耳廓钉了几个银色的耳环,耳朵里塞着黑色的耳机,搭在座椅把手上的手指上上下下打着节拍,露出的右手腕上有一块小小的羽毛图案的刺青。

锦娘很快收回自己的目光,左手边的女孩主动和她聊起来。锦娘很快知道,她虽然看起来小,却是本地一所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研究生,还在一家国际服装企业的国内分公司中实习。

很快,组委会规定的报道时间到了,入围的参赛者也全部来齐,有一个带着工作人员名牌的男人走到那块幕布前。他面对着参赛者,举起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场内安静。

锦娘左手边那个小姑娘立刻闭上嘴坐直了身子,右边那个也摘掉耳机,抬眼向前看去。

等场地内没有人再说话,他才开口道:“各位,我是本次复赛部分的负责人,姓高。首先,恭喜各位入围复赛,复赛部分的比赛内容在入围通知书内已经写了,各位应该都清楚。

“我再重申一遍,复赛的内容是根据初赛投稿的设计图,在规定的二十天时间内,在我们现在所在的场地内进行制作,并由模特穿着拍摄。

“要求至少完成四件服装,每位设计师可以带一名助理,设计师和助理可以在比赛期间离开场地,但不允许将参赛的作品或材料带出场地,也不允许带入任何制作材料。

“在制作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或者找其他工作人员。比赛期间,全天都会有工作人员在场地内,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找不到人。

“现在谁有疑问?”高负责人看了一眼,见没有人举手,接着说道,“接下来,将分配各人的工作台,请念到名字的参赛者上来抽取号码牌。”

另一个工作人员端上来一个小箱子,高负责人拿出名单念起来。

每念到一个名字,就有一位参赛者站起来,走上去抽取号码牌。

锦娘晓得自己肯定是最后一个,便安安心心坐着等待。

“于娴。”

锦娘左边的姑娘几乎跳着站起来,小步跑着上前抽到她的号码。

“嘿,我是16号!”她冲锦娘挥了挥,小声道,“这个数字挺好。”

锦娘对她笑笑。前方,名单还在继续往下念着。

“程蔓蔓。”

锦娘微微抬高了脑袋,想瞧瞧这位设计师是谁。

在网上公布的设计稿中,她最喜欢的就是程蔓蔓的那一份。她的设计极有张力,对比赛主题的理解角度也很特别,让锦娘极佩服。

忽然,她右边的姑娘站起身来,低声对她说了声“借过”。

锦娘下意识地腾出了空间,就见她不急不慢地走到幕布前,手伸到抽号箱子里,两指夹出了一个号码牌。

等工作人员记录下她的数字,她又慢悠悠地走回来。

锦娘这才明白自己一直就坐在程蔓蔓旁边。转念想想她的设计稿,和她的穿着打扮也的确有些共性。

又过了一会儿,高姓负责人才终于念到了锦娘的名字。

“顾锦。”

锦娘起身,眼角余光瞟到坐在她前方座位上的那些参赛者里,有许多都回头来看她,表情不一。

大赛每一届都有特定的推荐名额,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规则中的。在网站公布的入围名单上,“顾锦”这个名字后面也注明了“推荐入围”几个字。

如果换成一些小型的比赛,推荐可能会直接被当成是黑幕。

但是青设赛举办多年,又有官方背景,公正性无人质疑。早年通过直接推荐入围复赛的参赛者中,大多都能力不弱,有值得推荐之处。却也偶尔会有那么一两个无法通过复赛,组委会和评委根本不关心推荐人到底是谁,又有什么背景。

只是推荐名额只在几位设计界泰斗手中,这么多年以来,也没有几个人得到,所以不少人都对“顾锦”极为好奇。

这其中也有一些设计师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她的推荐人是李成蹊教授


状态提示:46.第 46 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