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20h:1008px;
/div
ntent
小行星带防御网的建设速度滞后,还跟木星防御网的建设有直接关系。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小行星带并不直接面对外星舰队,而计划中的木星防御带还没奠基,就迎来了外星人的第一次冲击。
远征战役虽然严重打击了木星方面的外星人,但他们要么藏在深达数十公里的地下,要么藏在数十公里深的水下,远征舰队根本不可参完全消灭木星的敌人。
战役结束后不久,木卫三表面就出现了外星人活动的迹象,为防止敌人死灰复燃,联合指挥部决定优先打造木星防御网,不管人员还是物资,统统向木星防御网倾斜。
在这样的安排下,木星方向的导弹基地接连建成使用,很快就形成了最初的防御网,以远程导弹封锁木星。
为了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木星方向的第一批导弹基地基本建在木卫四外侧的卫星上,主要是木卫十八和希玛利亚卫星群,半长轴都在一千两百万公里之内,一共五颗卫星,十二座导弹基地。
用来封锁木星的导弹与闪光有一些技术上的关联,但结构没闪光那么复杂,射程也比闪光短的多。
他注意到资料上说,那些导弹基地的技术难点不在于导弹,而在于基地本身!
叶涵特意查了一下,发现导弹基地并不复杂,无非就是一套包括探测、锁定、发射等功能在内的一体化全自动武器系统,对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从设计到完工完全没压力,真正麻烦的地方是怎么为这些基地提供电力!
人类根本不可能在那些贫瘠的卫星上建造发电站,那里根本没有发电的条件,基地唯一能利用的供电设备就是电池。
自动导弹基地都是用电大户,不管多么先进的高能电池,都顶不了太长时间,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光伏电池。
叶涵知道木星的光照水平只有地球的百分之四,想得到足够的电力,就必须增加光伏电池的数量,而且光伏电池必须安放在能够接受阳光照射的卫星表面,如此一来,光伏电池就变成了导弹基地的短板和弱点。
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面积铺设光伏电池必然引起外星人的注意,而远程导弹的目标是外星战舰,只有体积够大的飞行器,才能引起自动系统的重视,如果外星人使用小型飞船登陆,系统未必会激活导弹。
为了保护光伏电池,联军不得不额外增加一批中程和近程导弹,防止外星人登陆卫星。
另一个威力来自于木星本身的强大辐射带,它是所有电子设备的天敌,导弹基地中的任何一种电子设备,都必须密封在防辐射外壳之中。
强辐射对雷达的影响更加严重,普通雷达根本没法在木星附近正常运作,大功率雷达可以使用,可效果实在不怎么样,最后不得不使用复合手段,以光学镜头捕捉目标,以激光雷达锁定目标,才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可能是人类的行动引起了外星人的注意,木星防御网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后不久,一支由三艘战舰组成的外星舰队试图离开,但这支舰队还在加速阶段,就遭到了防御网的远程拦截,三艘外星战舰无一漏网,先后被远程导弹摧毁。
防御网的实战效果得到了初步证明,但摧毁一艘敌舰需要三到五枚导弹,按每个基地十六枚导弹计算,整个防御网只有一百九十二枚导弹,只要舍得付出,一次出动百八十艘战舰,外星人随时可以突破防御网!
原本木星防御网是无人设计,可是诸多问题提上日程之后,联军不得不放弃无人方案,着手组建木星舰队。
对抗木星方向的外星舰队只是木星舰队的第二任务,它的第一任务其实是维护木星防御网的正常运转。
联军还打算在直径一百七十公里的木卫六上为木星舰队建一座集补给、维修和制造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舰队基地。
木星舰队已经做好了打造基地的所有准备,不过由于原料供应紧张,这个基地目前仍然停留在纸面上……木星舰队选好了几年的位置,如今是舰队的锚地,没有任务的战舰全都停在那里。
有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大意是说木星舰队有自力更生的想法,打算挖掘地下空间为将来建设基地打个基础,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回事。
后来木星方向的外星人又搞了几次试探,不过人类的基地少,外星人的战舰也少,在木星舰队的协助下,几次冲突都以人类的胜利告终,人类成功封堵木星。
再后来,敌人的战舰越来越多,木星防御网也越来越完善,导弹基地开始向亚南克卫星群扩展……这个卫星群的半长轴都在两千万公里左右,与木星的距离有些远,不得不使用射程更远的导弹,后期干脆更换为闪光导弹。
再再后来,联军认为没必要继续向外扩展防御网,一心增强内层防御网的实力,导弹基地从十二个发展到二十七个,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木星防御体系。
木星方面的最后一次试探发生在34年12月,失败的结局终于让木星方向的外星人认清了现实,他们不得不选择蛰伏,此后整整两年多的时间,不仅不再派出战舰,就连仆兵和巨虫都很少出现在卫星表面。
但联军上下都认为敌人不可能放弃,他们只是在积蓄力量,以外星人变态的造舰能力,两年时间造出几百艘战舰就跟玩一样。
所以联军从来不敢放松,一直在加强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