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却要从数年前说起。”久在西域的杜环稍微落后李悠半个马头,开始给他讲述起西域近些年的局势来。
此时的西域和大汉之时却有几分相似,由于西域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很难诞生一个统一而又强大的国家,这对中原的汉室王朝来说是幸运的,但对西域各国却是不幸的;中原的汉室王朝不用担心自己在西边会遇到一个强大的对手,而西域那些小国却不得不为了生存亦或是久远的仇恨而展开相互厮杀。
直到百年前大唐名将程知节、苏定方、薛仁贵陆续出击,大败控制着西域的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并将其俘获,西突厥自此亡国,大唐再西域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对该区域内的众多小国进行管辖,并屡次击败进犯西域的吐蕃人。
虽然依靠从西域获取的进贡和税赋无法供养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庞大的军队及官吏的开支,但这两个机构却也维护了大唐西域边陲的和平,不至于将大唐统治中心关中地区直接暴露在敌人的面前。
而西域各国也从中获取了无数好处,一来他们可以通过朝贡体系从大唐朝廷那里获取超额利润,二来那些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人为这些小国带来了无尽财富,三来在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这些小国并不进行直接统治,只要称臣纳贡,服从属于大唐,都会受到大唐朝廷的册封,并继续保持相对的**和自治,而在遭受动乱或被他国侵犯时,又可获得大唐军队的支援,这对经常受到吐蕃骚扰的他们来说是极有好处的,他们也需要大唐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来保护他们的平安,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唐这种温和统治对西域各国都有极强的感召力,甚至连葱岭以西的萨珊波斯和天竺等国都希望通过这种关系而得到大唐的庇护。
强大的大唐和占据了地理优势的吐蕃在西域互有来往,但总体上还是保持着一种性对平衡的态势,但是随着被称为白衣大食的倭马亚王朝崛起,阿拉伯铁骑进入到葱岭以西,占领了阿姆河和锡尔河下游之间的地区。
当大食加入到西域的纷争之后,原本大唐和吐蕃的两方对峙变成了大唐、吐蕃、大食的三方博弈,局势日益错综复杂起来;三国演义中记载的事迹仿佛在西域重现,三方任何一方的实力都不足以同时击败其他两国,因此时而大唐和大食联合对付吐蕃,时而大食与吐蕃结盟攻打大唐。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十多年前,白衣大食的扩张达到了极限,他们在西方被法兰克王国宫相“铁锤”查理-马特所击败,境内教派冲突持续,数位倭马亚王朝哈里发接连死于刺客之手,国内各大实力派纷纷发起叛乱,白衣大食渐渐退出了西域的争夺。
吐蕃借机利用和亲和武力征服的方式控制了葱岭以南最大的两个国家大勃律和小勃律,吐蕃赞普将自己的公主嫁给了小勃律的国王苏失利之,并借此机会控制了西域二十多个小国,导致大唐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朝贡之路为之阻塞。
李隆基为之大怒,先后命令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察等几任安西都护使讨伐小勃律,可以因为各种原因都未能获得最后胜利,直到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发动第四次进攻方才获胜。
高仙芝率领陌刀将李嗣业、前锋席元庆等将领并一万兵马从安西出发,一路向西,翻越葱岭,到达小勃律境内(今天的阿富汗及克什米尔一带);这是一次伟大的行军,大唐军队在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原忍受着常人难以适应的恶劣气候和环境艰难跋涉一个多月,并保持了给养的运输和士兵的战斗力。
这一壮举远远超过了因为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击溃罗马人而为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巴卡,要知道阿尔卑斯山的平均海拔也才三千多米,比之葱岭远远不足。
随后高仙芝帅军攻克天险连云堡,斩断娑夷水上的藤制桥,断绝了吐蕃增援小勃律的路径,招降阿弩越城守军,以假道灭虢之计拿下小勃律都城孽多城,俘虏了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自平定了小勃律国之后,唐军声威大震,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都震惊投降归附。
高仙芝也因此接连升官,先后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左金吾卫大将军等职,去年他又远征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击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
经过这两次征战,大唐和高仙芝在西域的威望同时达到了顶点,但是此时西域的局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黑衣大食崛起灭亡了白衣大食重新进入西域,并不断向东扩张,安国、火寻、戊地、石国、吐火罗等国屈服,与大唐的矛盾逐渐尖锐。
而高仙芝在此时却也暴露了他的一个弱点,他在行军打仗上的确有超人的天赋,但应对西域的繁复局势,手段却有些不足,再加上个人的贪婪,让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他以“无蕃臣礼”为借口讨伐一向亲近大唐的石国,并假意议和遣使者将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骗到长安,然后趁乘其不备,出兵掩袭,俘虏石国部众。随后高仙芝纵兵杀掠,甚至连老弱病残都不肯放过。这次行动,高仙芝共获石国“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高仙芝从石国回军的途中,又诬蔑突骑施反叛,攻打了突骑施,俘虏了移拨可汗。
亲近大唐的石国和突骑施的遭遇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