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啊!这就算是这唯一的一颗因果生根发芽了,长成大树了,可是这可大树,也是成为不了这一颗新的因果大树,因为,这因果树的精神,也就是灵魂,就只有一个,而那个新的大树,只能是成为一个行尸走肉一般的存在。
就像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的一句,极具哲理性的文字:“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在他当“宫廷顾问”的期间。有一次,皇帝让他解释一下哲学问题,莱布尼茨对皇帝说,任何事物都有共性。皇帝不信,叫宫女们去御花园找来一堆树叶,莱布尼茨果然从这些树叶里面找到了它们的共同点,皇帝很佩服。这时,莱布尼茨又说:“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宫女们听了这番话后,再次纷纷走入御花园去寻找两片完全没有区别的树叶,想以此推翻这位哲学家的论断。结果大失所望,因为粗粗看来,树上的叶子好像都一样,但仔细一比较,却是形态各异,都有其特殊性。
这个故事揭示了哲学关于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统一的物质世界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组成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的不同个体各有其特殊性,但事物与事物之间又有着普遍的联系,存在着许多共性。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有机的统一,不可割裂。
也就是说,树都是树,但是,因果树只能是一颗因果树,很遗憾,这个道理,却是很难被很多人理解。
就拿中国家中的教育来说吧!模具制造的家长,是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龙凤老鼠的后代,都是“老鼠”了!?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吧!就是世上笨鸟有三种,第一种是先飞的,第二种是嫌累不飞的。第三种,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现在,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是自己的生命的延续,是自己梦想的延续,是自己的附属品,所以,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实现自己还未实现的梦想,又或是达到自己一样的高度。殊不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自降生之始,就已经是个独立个体了,应该为自己而活着了,要有做自己的选择了。“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林语堂”。(就算中国继承法里,你只要降生了,呼吸了一口气,就死了,也是有继承遗产的权力的,虽然这份遗产对于死去的你没有任何的作用,但是,至少,也是法律对你的人权的一种肯定吧!)
中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和他们一样的人,遗憾的是,他们成功了。从小,我们,就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小孩做比较。“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多自觉啊!”,“你看某某,得了一百分,你怎么?”,“我同事的女儿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你怎么就没人家这么争气呢!”,“都是同一个老师交的,你看某某某,你再看看你怎么怎么样!……”
这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
这个孩子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
这个孩子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回回年级第一,
就连他的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
这个孩子考清华,望北大,能考硕士、博士、圣斗士,还能升级黄金、白金和水晶级,
他不看星座,不看漫画,看到电脑就想骂娘……
这个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会刀枪剑戟斧钥钩叉,
而我们只会吃喝拉撒……
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女友。
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
为什么我们父母,认识的“别人家的孩子”(一个泛个性的优点集合体),这么多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呢?
可是,为什么,我们要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呢?这是要我们变成另外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放弃做自己嘛?我为什么要怯懦,不当自己呢?(希望,今后为人父母的你们还有我,不会搬出这一套“别人家的孩子”,这一套,扼杀了自己子女的个性,既然,你改变不了这个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