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身处蒙古沙漠之中,苏军军营里,曼图洛夫已经开始想家了。他拿着卡蒂娅送给他的黑玫瑰,唱着《喀秋莎》,不断地想念着与卡蒂娅之间的往事。
当初,那位立志要立下军功,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志士,现在只想着战事快点结束,早日回家与妻子相逢。
“报告军事委员同志,日军已经向我军前线的阵地发起进攻!”一名红军士兵跑了进来,汇报了最新的情况。
曼图洛夫看了挂在旁边的日历,是7月23日,和他历史记忆里,日军发动反攻时间相吻合。
根据他的预测,日军的增援部队应该还没有到达,前线可用于进攻的部队大概只有三万人左右,但怎么这么快就向前线的六万苏军发起进攻呢?
“军事委员同志,刚才我们收到可靠的情报,日军增援的几个师团只出动了一半的兵力,而且他们的第14师团因为前线战事紧张,被勒令返回原来的驻扎地,日军的援兵则由第二、第四、第五师团主力组成,共三万余人,估计还要等半个月才能投入战斗。”
按照这样的情况来看,潜伏在日本的苏联情报人员应该已经展开工作了。
的确,正如曼图洛夫所猜想,日军本部那边,已经给了关东军不少压力。日军本部提前(先于历史时间)派中岛参谋次长前来来沈阳,向关东军方面传达了“诺门坎方面,作战不应扩大,立刻设法终结“和“关东军兵力不足,应该立足于长期坚守“的命令。
这实际上是要关东军认输放手,只不过措辞委婉了一点。
然而,植田谦吉然极力游说,认为应当“以四个师团全力攻击,然后再转入冬季防御。”
本来,在历史上,中岛次参谋长会被植田谦吉说服的。但日军方面已经知道苏军在远东布有重兵大军,区区几个师团并不足以抵挡苏军的钢铁洪流。考虑到日本的军力,日军本部并不想扩大与苏联之间的战事,否则,关东军只会被苏联的大军虐杀。
于是,中岛次参谋长就委婉地回应说:“诺门罕战事不宜扩大,应以支那战场为主。”意思是说,他们大日本帝国不想和更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爆发战争,应该撤军和谈,把重点集中在中国战场上。
但植田谦吉却错解了次参谋长的意思,以为他的意思是要继续在诺门罕地区的军事行动,但不要扩大战事,不能从中国战场调集过多的兵力过来。
结果,原本要增援哈拉哈河前线的第14师团就返回了原来的驻扎地河南开封,而驻扎青岛的第5师团,只派出了一半兵力到前线。
这样,日军的援兵数量就减到三万余人,前线原有的兵力是五万,加起来是八万。
而根据他们掌握的(错误)情报,苏军在前线只有五万多人。他们认为,这八万名武士道精神,战无不胜的日军,对付一群刚被斯大林清洗过,而且人数占劣势的苏军,是绰绰有余。但他们却忽略了苏军大量增兵的事实。
虽然他们都受了之前三战三败的教训,但都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兵力不足上。他们依然坚信,在兵力相等或占优势的情况下,“大日本皇军是不可战胜的”。
没办法,日本鬼子就是这么狂妄,不自量力的他们,最终还是会败在反法西斯阵营的手里。
7月23日,在哈拉哈河前线,日本关东军出动了86门重炮,向苏军的阵地展开了猛烈的炮轰。
一时之间,诺门罕草原的大气中,充满了隆隆的炮声。
苏军的阵地附近,落下了多枚由日本鬼子发出的炮弹。就算在18公里外的地方,也有日军炮弹从天空中飞来,在地面上炸出一个大坑。
在短时间内,日军发射了5000多枚炮弹,而前面的苏联红军又没有什么动静。苏军最前方的阵地被炸得稀巴烂,很多工事都已经被炸成了一堆烂泥,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防御力,但并没有造成什么伤亡。
在前线督战的荻州立兵中将见时机已经成熟,向前线的日军发出了全线进攻的命令。
“啊!”顿时,整个诺门坎战场上,响起了阵阵的喊声,是由日军发出的。其声量比刚才的炮声还要大。
他们发出了激烈的吼叫,势要一展他们“大日本帝国皇军”的雄风,要把对岸那些白皮肤,多毛孔的毛子,还有那些身材矮壮,皮肤黝黑的蒙古人统统消灭,用他们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旭日旗!
但就当冲锋发起不久,日军还没冲到一半,苏军的炮兵发起了一场更加猛烈的炮击。
这次,苏军出动了三百多门重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射击准度,苏联炮兵都比日军更胜一筹。
在刚才日军发起的炮击里,由于小鬼子没有接受过超远射程炮击训练,他们的射击准度和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