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蓝星纪>第44集 全面反击(上)

林达与秦王、魔使之间大战的消息传出后,顿时震惊了整个蓝星国甚至东炎洲。许久未曾路面的秦王和魔使两大强者,以半虚境界的强大实力突袭蓝星族大本营,却意外地遇到同样为半虚境界的蓝星国强者林达,经过一番生死大战,秦王二人再次重伤而逃。不管是林达、秦王等人所达到的恐怖的境界,还是这一场大战的结局,都让所有蓝星国人甚至整个东炎洲各被侵略国人热血沸腾。尤其是林达的霸气回归,让已经陷入困境的蓝星军士气大涨。同时秦王等人的落败,顿时让原本气焰嚣张的秦军深受打击,甚至对此闭口不谈,大军士气更是一落千丈,更验证了此事的真实性。

有了林达做依靠,蓝星军立即吹起了反击的号角。蓝星族高层对战时体制重新进行了调整,作为第一强者的林达被授予蓝星军大元帅职务,统领全军反击秦军入侵。亚登和康奈伤愈复出,立即恢复原来的职务,分别担任总统和国会主席职位,统领全国政务。而丹尼则终于从总统一职脱身,转而与比才、里奥一起投入科技研发部门中。

林达重掌军权,一边全力打坐修养,一边立即制定了新的战斗计划。首先第一件事,便是吹起了反击的号角,他下令全国各地的守军转守为攻,全面反击!

蓝星军与秦军相比,整体实力本来并不弱多少,虽然在士兵修为上远远落后秦军,但在人数上却大有优势,甚至从武器装备上看,比单纯使用修真武器的秦军还要强不少。此前处于下风,是因为秦军虎骑军的威胁,打中了蓝星军缺乏修真强者的软肋。

但现在林达出现了,蓝星军立即没有了这方面的顾虑。在林达面前,秦军的那些强者再也不敢抛头露面,轻易出击,被林达轻易击杀。没有了秦军高阶修士的威胁,蓝星军顿时大大放开了手脚,各地守军纷纷主动出击,转守为围攻,向秦军发起了反击。

反击战开启,正如林达所料,秦军立即停止了对蓝星军的大规模进攻,转而进入了防御状态。虎骑军甚至闭门不出,不敢再有行动。仅存的十余个秦军婴境将军也不得不战战兢兢地集中在一起,生怕林达会在第一时间将他们首先消灭掉,整日躲在大军中利用战阵来自保。这种做法,如同当初蓝星军高层躲避秦军一模一样,只不过是追击者与躲避者此时交换了一下位置。

同时,蓝星国也开始得到了甲蒲国和鱼人国的进一步支持。此前两国派到蓝星国的军队主要集中在蓝星国的东部地区,作为预备队使用,现在蓝星国转入全面反攻后,两国军队也开始投入到对秦军的直接战斗中。两国也开始加大了对蓝星国的支援力度,短短几个月时间,两国援军的总数已近百万之多。

林达做的第二件事,便是奔赴汉中城前线,亲自指挥对秦军的反击战,解除汉中城五个月的围困。

汉中城作为蓝星国首都,虽然定都时间不久,在已在蓝星国人心中有着极为特殊的重要地位,秦军当然想一举攻克此城,而蓝星军当然也会全力守住。此前数月的壕战,汉中城已有大半城区落入秦军控制中,但蓝星军在守将孙膑的率领下,死死坚守阵地,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下,硬是在秦军的疯狂进攻下坚守至今,将百万秦军主力牢牢拖在艰苦的巷战中,难以分身继续攻击蓝星国其他地方。

汉中城守军的巨大牺牲,为蓝星军全面反击争取了时间。蓝星纪32年4月,以蓝星军为主力的150万,在林达的带领下向秦军发起了反击。战斗开始后,林达一方面下令孙膑带领城中守军在城中向秦军发起反击,将秦军主力拖在城中,另一方则指挥大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突击,趁秦军不备,绕到了秦军的后方,将秦军主力全面包围起来。

当秦军统帅乌桓发现这一情况后,秦军已经陷入了联军的层层包围中。乌桓大惊失色,连忙下令大军停止攻城,连夜从城中撤出,集中大军向蓝星军的包围战线发起了反冲锋,试图突破蓝星军的防线,向西部方向撤退。

但林达怎么会让秦军这么顺利的突围。人数密集的秦军,正好可以发挥蓝星军强大的火炮与导弹的火力优势。林达一口气集中了3000门各项火炮,每时每刻不停地向秦军轰击。强大的火炮攻击使得秦军举步若艰,他们要么被火炮压制在在坚固的堡垒或阵地内闭门不出,要么只有化整为零,放弃阵地向西部地区逃窜。但一旦秦军开始逃离阵地,林达就会立即派出等待已久的精锐装甲联队对零散的秦军追击,将其切割包围,一支支部队地吃掉。

对于一些据点上已经集合起来、人数较多的秦军,林达则集中其更多的军队进行包围,强行敲掉。反正蓝盟联军的人数是秦军的3倍多,就算是人海战术也可以把秦军给淹没去。

反击战一开始,最激烈的战斗是争夺汉中城的制空权。此刻,秦军曾一口气集合了五千魔鸦部队攻城,此后更是不断集结更多的魔鸦部队前来,直蓝星军全面反击前,秦军的魔鸦部队竟有万之多。蓝星军的空军战斗机再厉害,但数量却没有这么多,自然不是秦军的对手。好在此时,蓝星军普遍开始装备了最新型的地空导弹,秦军的墨鸦一升空,便马上受到远处蓝星军防空导弹阵地的攻击。每次蓝星军开始发起进攻时,地空导弹就会瞄准秦军阵地上空,将升空的墨鸦一个个击落,然后再出动大批量的f2战斗机围歼魔鸦部队。

状态提示:第44集 全面反击(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