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元末称雄>第四百四十三章 税制 赏赐
本或金银本位以及平抑物价之前,这样的收税方式对于小民们来讲,反倒是最好的。

因为这样,他们就不需要遭受二次剥削,基本的温饱便也就能得到保证。

而这,便也就是为什么底层百姓会拥护大楚政权的根本原因了。

仅仅就只是因为在大楚治下,他们只要劳作,便就能生存下来而已。

不过此时,就在这街道上的几人因坠星之事纷纷高谈阔论的时候,南街一阵奔驰如雷的马蹄声却也不由忽的响起。

“二爷,快闪开,别被人撞到了。”见一名黑衣骑士策马奔来,方才出言的一个汉子,也忙不由伸手将那二爷给拉到了路旁。

“这,看那骑士身后的那块布告,这是前来报捷的人啊!”闪避在道旁的二爷看着那骑士策马远去,却是不禁看着左右人这般到了一句。

而左右听到他这话,恍然大悟后,却是露出了各异的神情。

“这个时候报捷,莫不成是南方两江道那边的战事结束了。”胖胖的行商最先反应了过来,不禁这般自顾自的道了一句。

之后,这位行商却也不由发现,事实却也正好如他所料一般。率领三万大军南下的赵建赵将军,终于在二十天前攻克广西两江道治所静江路临桂城。并终于在今日,为张世华送上了期待已久的捷报。

捷报传来,首先要做的自然也就是赏赐了。

所以等到第二天,早就为此而做出了充足准备的大楚中枢,便就也不由制定出了合理的赏罚方案。

上到赵建、高开达、赵余褫这样的高层将领,下到仅仅只有斩首功劳的普通兵丁,都会有合理的赏赐。

而话说到这里,倒也就不得不提一下大楚在军制改革之后,也随之发生变化的赏赐制度了。

现如今,随着楚军面对的敌人越发强大棘手,楚军治下的疆域也日益扩张,大楚官府掌握的土地资源也一天天增加的情况下。那么关于斩首一名敌军甲士的奖励,自然也是越来越高涨。

曾经,杀敌一人赏银一两或田地一亩的奖励,现在也早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的过去式了。

现如今这个时候,楚军斩首敌军甲士一名,却是可以得到足足十亩田地的赏赐的。

是的,赏赐一下子激增了十倍(注1)。

不过这也并不夸张,实在是在楚军占据了湖广之后,官府手中所掌握的无主田地太多太多了。

以至于张世华上次在军制改革之后,为了让这些无主的土地得到利用。甚至还将其当成了一种福利,赏赐给了治下士卒每人十五亩的田地。

所以这一次,跟随赵建南下的那三万兵丁,无疑将会是第一批全新赏赐制度的受利者。

而有了他们这样的榜样存在,也无疑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而至于赵建这样的高层将领。毫无疑问,在接下来,这南下的三万兵马也将会在战后进行军制改革。而在改制之后,立下了大功的赵建便也将会被正式任命为广西两江道都元帅府大元帅。

高开达和赵余褫两人,则也将会成为大楚新的军帅,各自掌管一军。

至于他们掌管的两军的名字,张世华也都早已经想好了。高开达和赵余褫掌管的这两军,一支军团将会将征南军,另一支则将会叫镇南军。名义可谓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不过相比起任命这些个武职,拍谁去担任两江道宣慰司同知这样的文官,却是一时间让张世华有些拿不定注意。

“大王,这宣慰司同知,主掌一道政务。想要做好这个位置,就一定不能和当地的土人交恶,并且还要熟知地方上的土人习俗。如此,不如直接选取在地方上有威望又心向我大楚的土人来担任这一个官职。”

将张世华有些拿不定主意,吕思诚在这个时候便不禁给了一个这样的建议。

但对此,张世华却并不是很满意。

却是在大楚治下,主掌一道政务的宣慰司同知的权利极大。如果将这样的官职任命给当地的土人,那么极有可能就会形成一个尾大不掉的局面。那可不是张世华希望看到的。

所以在吕思诚话罢后,张世华不由摆手道:“此事容本王在思量一番。”

“遵命!”对此,吕思诚自然也就不会在多说什么了。毕竟他提出让当地的土人担任同知,不过也就是考虑到了当地土人担任这一官职,可以更快的稳定地方。

现在,既然自家的大王对此有所顾虑,吕思诚自然也就不会做一些瓜田李下,让张世华容易产生误会的事情。

不过到了第二天,任命谁人担任两江道同知,张世华便也就选出了一个还算是合适的人选。

而这个人选,便也就是在投降张世华之后,继续当人荆门州知州的聂炳了。

聂炳这个人,能力虽然并不算多么突出。但这个人为人正直有底线,并且能耐下心去做事。

由他来担任两江道的同知,虽然不能让两江道那边的土人一下子就归附王化,大喊楚王圣明。但至少可以让两江道的局势稳定下来,让大楚有一个潜移默化影响两江道的时间。

当然,在这方面张世华也是有所退步的。

毕竟据赵建呈上的捷报来看,当地土人也有很多是心向他们大楚的。所以这些个土人倒也被张世华任命成为了当地的知州知府等地方官,也算是赏赐给了他们一个名爵。

因而就这般,在五天之后,大楚中枢的任命诏书和赏赐诏书以及大批的赏赐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三章 税制 赏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