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唯我中华>第388章 俄国变局

【珩毅求支持!】

曾经的俄国是一个领土面积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人口多达1.2亿的庞大帝国,俄罗斯帝国的国力在中华帝国未成立前达到空前鼎盛,是当时的世界列强之一,自称第三罗马,没有一个国家轻易敢在欧亚大陆上和俄国展开对抗。

然而中华帝国成立后,一切都变了,先是中华帝国打败英法俄日四国联军,使得俄国损失惨重,之后中华帝国更是发动对俄国的征战,一年时间就将俄国的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占领,并在西西伯利亚和俄军展开长时间对峙,俄国亚洲区域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土地被中华帝国占领。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病入膏肓,俄国贵族们忙着敛财,整个俄国混乱不堪,若不是中华帝国不想对俄国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中华帝国的军队早就打到俄国的欧洲区域去。

欧洲区域才是俄国的核心区域,俄国的亚洲区域人烟稀少,俄国多是将犯人流放到那里,俄国贵族们对这里也不看重。

兴华六年,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去世,新沙皇尼古拉二世即为,尼古拉二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对于“侵占”俄国一千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华帝国,尼古拉二世非常厌恶,于是尼古拉二世在继位后便展开大动作,要俄国对中华帝国展开反攻,将中华帝国“侵占”俄国的土地全部夺回来,甚至要攻进中华帝国的领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尼古拉二世甚至对俄国的贵族来一个杀鸡儆猴,顿时俄国贪.污.腐败显现锐减,表面上俄国全国齐心协力对中华帝国展开收复国土作战。

虽然中华帝国只是出动朱雀军团对俄国发动战争,但是朱雀军团可不是那么容易打败的,特别是中华帝国为了征战俄国而组建出来的骑兵部队,俄国可没有多少办法应对,更何况天空中还有中华帝国的飞艇在盘旋。

俄国只能加快封锁线的推进,妄想用封锁线将中华帝国驱赶出去,然而五年时间过去了,中华帝国的军队还在西西伯利亚和俄国.军队对峙,俄国不但没有视线将中华帝国驱赶出俄国国土的目标,连将其驱逐出西西伯利亚都没有成功,为此俄国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军人和平民伤亡人数高达百万。

暗中俄国的贵族们依旧在收取各种好处,使得贵族们的财富越来越多,俄国下层人遭受到的剥削却更加严重。

兴华十一年12月,位于圣彼得堡的普梯洛夫工厂发生罢工,圣彼得堡各界认同罢工的民众不断增加,罢工人数攀升至八万人。

兴华十二年1月22日清早,东正教神职人员盖庞神父带领一个为数约三万人的工人组织到冬宫外广场和平示威,目的是向沙皇递交请愿书,以表达劳工阶层与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与遭受到的欺压,请求沙皇进行社会改革与终止中俄战争,并期望不要有超时的工作与合理的待遇。

尼古拉二世从1月8日起已移居在皇村,和平示威当天不在冬宫,当时负责守护宫庭的武装士兵,列阵与示威群众对峙,而聚集的民众已渐渐增加到二十万人,大家手拿着圣像、沙皇图像,唱曲,士兵后来对空鸣枪示警,不久之后便向群众射击,民众在惊慌中逃亡而争相推挤,盖庞神父也在混乱中身亡。

官方宣称伤亡人数为96人死333人受伤,反对势力宣称死亡人数超过4,000人,保守估计约1,000人伤亡,发生这样的血腥镇压事件,引起公众的愤怒,俄国人民不再寄望沙皇,一连串大规模的罢工在各地发生。

2月17日,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所乘坐马车通过克里姆林宫时,遭xiāo_suān_gān_yóu炸弹袭击,车厢内的谢尔盖大公当场被炸死,面对国内不断恶化的局势,当天,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同意作出新的让步,3月3日颁布《布雷金诏书》,准许成立咨政团体、包容各种宗教、开放语言自由、以及减少农民赎回农地的费用。

8月19日,尼古拉二世同意成立国家杜马(即俄罗斯国会),惟因限制选举方式,并仅授予轻微的权力,当消息透露,动乱加剧,引发10月的大规模罢工。

10月份,由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等人所撰写的十月诏书,呈给尼古拉二世批阅,内容大致沿自9月份地方自治会所提要求,允许多项基本公民权利,还包括组织政党、延伸普选权、赋与国家杜马作有中央立法权,尼古拉二世与大臣争论并考虑了3天,一来基于避免再度发生杀戮,二来是没有优势军力足以掌控全局,尼古拉二世最终在10月30日签署了此一诏书。

当诏书公告,各主要城市舆论随即表示支持,圣彼得堡以及其他地区的动乱,要不宣告结束,又或迅速地瓦解,政府在同时间特赦政治犯,让步接踵发生,社会上虽仍有反对变革的保守份子,但整体政局的发展已不可复返。

另外尼古拉二世也同意大臣们的请求,派遣人员前往中华帝国,欲终止这场十年多的战争,这条消息传出,也得到大量俄国人支持。

虽然俄国已经腐朽走向没落,但是凭借俄国的实力,俄国依旧是世界强国之一,只不过排名靠后一些。

俄国作为世界强国,俄国的一举一动都被关注着,俄国境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作为俄国的盟友英国和法国也跟不了多大帮助,只能期待俄国自己解决,还好之后情况俄国做出变革,俄国的局势终于有了稳定的迹象。

在俄国动乱的期间,除了频繁的社


状态提示:第388章 俄国变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