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明远大师只负责出谋划策,具体干活的人是徐氏找的。
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明远大师不想在幽州逗留了,于是,他想离开了。
可离开之前,徐氏提了一个条件,问明远大师要一百万两白银,否则的话她绝不原谅他,而且她也不敢保证自己会做出什么异常的举动来。
明远大师当时气得拂袖而去,并未把徐氏的话放在心上。
可谁知他离开没多长时间便传来了朱泓见喜的消息,彼时幽州并没有大规模的豆疹爆发,明远大师便猜到了是徐氏捣的鬼。
不过明远大师得知这个消息时并未回幽州,因为他清楚一点,豆疹是有时效性的,朱泓能不能闯过去就看他的运气了,那个时候他回去也帮不上忙。
况且彼时明远大师还有一个想法,他不想被徐氏拿捏住。
可谁知半年后,又传来了夏王妃病重的消息。
这下明远大师坐不住了,思索再三,只得返回幽州了。
治好夏王妃后,明远大师跟徐氏开诚布公地谈过,徐氏当时开出的条件是二百万两白银了。
明远大师仍是拒绝了她,且再三警告徐氏不要妄动杀孽,说他的修行有限,保了她三世为人,剩下的就要靠她自己的德行了。
大概是这几句话唬住了徐氏,于是,徐氏安生了一段时日。
而此时,明远大师也去了扬州,他不想离幽州太近,只想远远地离开徐氏,因为他隐隐感觉这个女人似乎成了他的一个噩梦,他委实不想再见到她。
可巧谢纾那会也到了扬州,且还是油水最肥的两淮盐政,这期间自然离不开顾家的扶持。
初到扬州的谢纾并没有平步青云的志得意满,恰恰相反,那个时期的他相当苦恼,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也清楚自己能有这一天很不易,他想做一个好官,可顾家却不这么想,顾家认为该到他们收取回报的时候了。
因而,当得知明远大师也在扬州之后,谢纾简直是欣喜若狂,因为他心里清楚得很,没有明远大师的点拨绝不会有他谢纾的今天。
于是,谢纾又去找明远大师倾诉了。
明远大师自然没有直接告诉谢纾该怎么做,但他只用一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拨开了谢纾的迷雾。
说实在的,身在这个位置上,谢纾也清楚一点,想做个真正的清官委实不易,外面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你就是想独善其身都不可能。
况且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男人,他得养家,不仅是自己的小家,还有乡下的大家。
于是,利用职务之便他也跟着做了几单盐引的生意,挣了点银子便投资庄子和铺子,同时也适当地回报了顾家。
尔后的一两年时间可以说是谢纾最舒心的日子,不动声色地解决了家里的难题,有一个乖巧的女儿,身边有一个可以谈古论今并随时指点迷津的知己,若说有什么遗憾,便是还缺了一个儿子,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夫妻感情,因为两人都还年轻,他倒也不是十分着急。
可谁知好日子才刚过两年,顾家却给他和何昶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命他们两个在三年内筹集五百万两白银,说是有急用,且说这件事关乎到顾家的生存,自然也关乎到他们两个的前程,让他们两个务必小心应对但一定得完成任务。
这下谢纾真的傻眼了。
他有心想拒绝的,可他的一只脚已经进了泥陷里,因为顾家已经掌握了他贪墨的罪证,不说别的,只需把他这两年孝敬顾家的那些银两交出去,皇上就得治他的罪,更别说他还在京城和扬州都治下了不少产业,顾家还能不清楚谢纾的那点家底?
为此,谢纾特地去了一趟杭州,他和想何昶商量一下到底怎么才能拒绝顾家并把他们两个摘出来。
可两人商议了两天也没有商议出一个好对策来,因为顾家根本不给他们拒绝的机会,且顾家还给他们指出了两条道,谢纾完全可以倒腾盐引挣钱,何昶就更简单了。
因为那会钱塘江水患泛滥,皇上拨了四百万白银下来修西湖,所以顾霖给指了一条道,命何昶借着修西湖的机会给皇上修一座皇宫,神不知鬼不觉就能把钱挪用了,且还能找到出处。
可四百万两想挪用出二百万两绝非易事,难度太大了,可巧次年江浙水患,皇上又拨了六百万两下来修水利,毕竟江浙是大夏的粮仓,江浙的米粮关乎大夏的生存,所以皇上才会下这么大的血本。
有了这么好的机会,顾家怎么能放过呢?
何昶不得不照办了,且他一口气干脆挪用了四百万两,因为他想好了,二百万是贪,四百万也是贪,机会难得,干脆捞足了以后收手不干了。
可问题是这么大一笔官银想运往京城谈何容易?更别说还不能惊动官府不能惊动皇上了。
于是,顾家只得把主意在此打到了谢纾头上。
这件事可真难倒了谢纾,这比让他贪墨二百万两银子还难,因为这么大一笔官银想兑换成银票,哪能不惊动人?
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谢纾也没有办法了,只得硬着头皮找上童槐。
童槐也为难啊,最后两人商量了很久,才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找一个隐秘的所在把这笔银两存放起来,然后找机会分次分批兑换。
于是,为了掩人耳目,童槐用一位朋友的名义买下了谢纾隔壁的屋子,然后借着搬家的名义把那笔银子偷偷运进了那栋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