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二百二十五。欧罗巴帝国的准备

大量的情报通过各种方式传回了欧罗巴帝国,欧罗巴帝国的情报处也在不断的对这些情报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推测,特别是有关大文帝国的军事调动的情报,更是重中之重。

从大文帝国的部队调动情况来看,大文帝国已经知道欧罗巴帝国要对大文帝国采取武力行动了,其实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想要瞒是瞒不住的,两国之间互有情报人员,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情报处把资料报给了参谋联合会,并在资料的末尾出附上了情报人员的建议:趁大文帝国准备不足,尽快采取行动。

情报人员的建议很中肯,也很正确,大文帝国是准备不足,难道欧罗巴帝国就已经准备好了吗?对大文帝国发动战争,这个决议也是欧罗巴帝国在仓促中决定的。

欧罗巴帝国也是觉得这个机会极为难得,在这之前并没有决定和大文帝国开战,也没有充足的准备,各项工作也都在筹备之中,但很明显,欧罗巴帝国的行动要比大文帝国迅速的多。

但同样,欧罗巴帝国需要准备的东西也多,作为攻击方,在没有充足的准备之下,仓促间发动攻击乃是兵家之大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准备工作有多重要。

欧罗巴帝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是国家的本性,虽然是在仓促间下的决议,但各项工作就要比大文帝国迅猛的多了,物资的调动,部队的运送,远比大文帝国要快捷的多。

欧罗巴帝国资本雄厚,无论是民用科技还是军事科技,水平都要超出大文帝国好几个台阶,部队和物资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运输,而大文帝国机械化运输还处于起步阶段。顶多是属于半机械化。

欧罗巴帝国铁路、公路、水路全部动员起来,大量的武器装备、补给物资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的向边境流去,迅速的在边境囤积起来,准备供于战争中消耗。

而大文帝国这边就要差上许多,大量的物资还在工厂里,正在生产中,仅有少量的物资运送到前线,和欧罗巴一比,简直就是富翁和平民的区别。

唯一比欧罗巴帝国多的就是部队了。部队多了,对补给的要求就更高了,而大文帝国现在正处于虚弱状态,能做出的努力实在是少的可怜。

大文帝国在两国边境常备军是120个师,差不多有150万人,为了抵御欧罗巴帝国的攻击,大文帝国又调集了80个师集结于两国边境处,在加上非战斗人员,大文帝国在两国边境处,集结了300万人。

300万人,每天的消耗有多可怕,一名战士每天的消耗就算十个大文元,一天就是3000万,再加上别的消耗,如武器装备,日常生活等,每天大文帝国需要一个亿的资金来维持最基础的消耗。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么庞大而又恐怖的军费支出,沉重的经济包袱差点没把大文帝国给压趴下来,但大文帝国依然在咬牙支撑着。

每天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物资,似乎还是热腾腾的,就已经被装箱打包,运上车辆,一路风尘仆仆的补充到大文帝**队已经近乎干涸的补给库中,一点一点的支援者大文帝国的部队。

钱,现在大文帝国还不缺,帝国民众对战争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先前发行的500亿战争债券被民众消化完毕后,大文帝国又推出了500亿的战争债券,也同样被迅速的消化掉,帝国的民众为了支持战争,也算是拼了。

两次战争债券为大文帝国筹集了1000亿的资金,钱的问题算是暂时解决了,物资,大文帝国也不缺,澳洲的铁矿已经源源不断的把高品味的铁矿石运抵大文帝国,在高炉中变成铁水,变成钢铁。

再通过条条生产线,变成装备,一把把ak-47突击步枪,一挺挺m2机枪,一箱又一箱的子弹,成吨成吨的运送到前线,作为战争消耗,囤积在边境的军火库中。

大文帝国现在最缺的是时间,和欧罗巴帝国的战争肯定会是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战争消耗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的,这一些的积累,不知道能维持多少时间。

时间,欧罗巴帝国会给予大文帝国吗?答案是否定的,欧罗巴帝国已经在边境准备的差不多了,部队已经集结到位,近四百辆的坦克已经分成四个部队,静静的趴在边境线上,虎视眈眈的看着眼前,大文帝国这块肥肉,就等着欧罗巴帝国统治层的命令了。

只要统治层一声令下,这些钢铁巨兽就会越过边境线,向大文帝国恶狠狠的扑来,张牙舞爪的。大文帝国这块肥肉,咬下去,肯定是满口流油,那滋味,想想都是很美滴!

欧罗巴帝国统治层正在召开会议,讨论对大文帝国的攻击战术,战争的目的已经定下,趁大文帝国虚弱之时,到大文帝国捞一把,干他一下,顺便消弱大文帝国的军事实力和工业基础。

战争的方案也已经定下,速战速决,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击大文帝国几个重要的大型城市,如兰州、西宁、银川这些地方,由于两国边境上山川众多,对大文帝国的攻击窗口也不是很多。

现在他们讨论的目标是帝都,大文帝国的国都,是否要趁这个机会也打一下,经过一番讨论后,欧罗巴帝国的统治层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如果真的攻击了帝都,那和大文帝国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到那时大文帝国肯定会倾尽举国上下之力,前来攻击欧罗巴帝国,爆发的是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而不再会是欧罗巴帝


状态提示:二百二十五。欧罗巴帝国的准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