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梁柱>第六十三章 同情与能人

时间已经是傍晚了,萧木宣布今天就讲倒这里,随后便打发王承恩送周延儒出宫,周延儒行了礼,就跟着王承恩退出去了。

“按照现在的速度,想要把《资治通鉴》读完,就算只是走马观花地大致了解一遍,怎么也要一两个月吧?这本史书那么厚,那么长,也不知道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是不是全都读完了。不过这么多的内容,恐怕怎么也有几百万字了吧?这还是文言文,要是翻译成白话文,估计相当于后世上千万字的书籍了。这么多的内容,崇祯皇帝就算再怎么好学也不可能全都背下来的吧?这两天读过的内容自己能够熟练背诵,想必因为是书的开头,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自然读得十分认真,至于后面的内容,崇祯皇帝很可能就没有那么仔细地去看,那么自己读起来恐怕也不会那么轻松了……”

萧木在心里想着,同时还是觉得现有的读书速度有些慢了,毕竟自己好歹也是大明的皇上,根本不可能一直把政务全都交给臣子们去做而去专心读书,要是局势按照历史的轨迹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会有数不清的麻烦事等着自己去处理的,而且这一天用不了多久就会到来。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多背一点,我就能早一点把这部书读完。”萧木想到了问题的关键,便立刻把《资治通鉴》翻到后面的部分,打算随机找一些段落读一读,看看原本的崇祯皇帝是不是仔细地研究过。

胡乱翻看了一些不同朝代的历史内容,萧木发现果然如自己所想,有很多内容自己读过之后完全没有任何效果,不要说完全背下来,就连回想内容梗概都有些困难,如果按照林檎提出的“林氏假说”的解释,想必是因为这些都是崇祯皇帝原本就没有读过或者是没有仔细读过的内容;相反,还有一些内容,自己的“金手指”完全能够发挥作用,读过之后可以轻松地牢牢记住,萧木发现这样的内容往往是一些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比方说“光武中兴”、“安史之乱”、“靖康之难”等,这其中,萧木可以明显感觉到光武帝中兴汉室的内容自己记得最快、最牢固——很显然崇祯皇帝早就意识到了大明形势的严峻,同时希望他自己能够像光武帝刘秀中兴汉朝一样中兴大明,并且一直在努力寻找中兴大明的方法。

“可惜崇祯皇帝如此努力,最后却没有得到任何好的回报。”最一开始萧木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即便是穿越之后站在大明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自己是本身就是大明这一方的皇帝,所以才要想办法去延续大明的气数。但是现在萧木发现自己似乎能够体会到崇祯皇帝的执着与努力,开始对他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惋惜,同时也为原本历史上那样遗憾的结局感到有些难过。

带着这份遗憾的心情,萧木也没有什么胃口,晚膳只是胡乱用了一点便放下了筷子。王承恩在一旁看着,也发现皇上心情似乎不是很好,但苦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好开口劝解,只好在心里默默地为皇上的龙体担心。

好在这时候又一个小太监来传话,说是皇后娘娘有事请皇上前去相叙,这让王承恩稍微放了一下心,跟皇后娘娘两个人好好聊一聊,想来皇上的心情也能恢复一些。

萧木本来也没什么别的事情想做,便欣然摆驾,前往了林檎的寝宫。

“找我有什么事情?”同样把周围伺候的人都打发出去之后,萧木开口问道。

“下午你是不是又找人给你讲书了?”林檎开口问道。

“不错,《资治通鉴》实在太长,这样读下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读完,而且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全都能够背下来,按照你的说法,又很多的内容都是原本的崇祯皇帝没有仔细研读的。”萧木把自己的发现给林檎说了一番。

“上午让钱谦益画画,下午又找他来讲书,你就不怕把人家给累着?”林檎玩味地问道。

“没有没有,我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这次找的是周延儒,周延儒你听过吗?这可是一个连中两元的牛人。”萧木把新学会的“连中两元”也拿出来卖弄了一下。

上次林檎对钱谦益的事情十分了解,萧木觉得周延儒这个人林檎肯定也听过。

……

此时大兴的大牢,气氛十分压抑。

两天之前,骆振兴和张超把梁艳阳的供词,还有杜老六那些胡诌的鬼话全都让人送到京里之后,就开始琢磨骆养性大人和皇上会有什么安排。

虽然也有担心会受到上面的申斥,但他们两个人还是更倾向于去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坏——就算是没有撬开杜老六的嘴,面子上有些不好看,毕竟也审出了梁艳阳的巨额家产,好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想也不会受到过于严厉的苛责。

而且,他们还想到了更深的层次:既然二人没有能够让杜老六招供,那么京里势必要派遣能人前来帮助他们,或者说派遣能人来领导他们,一同审讯杜老六。这样一来,无论最后审问的结果怎么样,对他们两个人都有好处。

如果上面派来的人手段高超,让那个杜老六老老实实地招供,那么这个人当然是头功,这样的话,骆振兴和张超作为一同办案的人员,也肯定不至于什么都捞不到,怎么都能分到一点功劳。

相反,如果上面派来的“能人”也奈何不了杜老六,那就说明不是我们两个人无能,而是贼人太过狡猾,上面


状态提示:第六十三章 同情与能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