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诡三国>第1085章 阴山祭祀风云动

三皇五帝祭祀天封禅的行为,毕竟太过于遥远了,加当时的所谓史官什么的也不健全,因此根本没有留存下多少字记载,也不清楚在古之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当下汉代,唯一可以参考的早期祭祀封禅的行为便是先秦的秦始皇举办的。手机端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秦朝。秦始皇并未忽视天的存在,秦始皇不仅于国都立四畤祭祀五方帝,也亲赴泰山进行封禅。

虽然秦始皇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标榜他自己的伟大功绩,并且对于山东六国进行震慑,说诚意的话确实有些缺少,但是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封禅成为了一种强调天授君权的重要方式。

汉武帝是典型代表了,他一生当曾经八次前往泰山封禅……

当然汉武帝这样的行为是为了表示他是多么的尊敬天地神灵么?

呵呵。

像是现在的刘协,站在阴山脚下,神情肃穆,但是心有多少是想着天地神灵?

封禅仪式虽然说简化了很多,但是依旧不可以等闲视之。

阴山的山道,早在前几天已经派遣了人员整理过了,虽然不能说是及其平整,但是至少泥泞和崎岖的地方少了许多。阴山山顶之也地取材,将原本的平台收拢得更加干净整洁一些,然后再周边树木之挂红黄二色的丝绢,装饰一新。

作为刘协,自然是焚香斋戒沐浴一番之后,才立于阴山山脚之下,准备开始整个封禅的典礼。只不过汉武帝当时泰山,是乘坐御辇登山,而这一次,刘协需要自己爬去。所幸的是,这个阴山并不高。

刘协神情严肃,甚至有一些紧张,他起在学宫,甚至是在平阳的英灵殿,都要更加的认真和谨慎。毕竟或许在这个苍穹之,或许有天神,或许汉家的那些列祖列宗,都在注视着他,怎么能不让刘协紧张?

其实说起来,眼前的这一座并非真正的阴山,但是不知道是因为真正的居胥山路途遥远,抑或是当时有什么其他变故,不过既然之前汉家将纪念卫青封狼居胥的石碑立在了这里,那么这里自然成为了具备一定意义的场所……

“吉辰已至!举燔!祭禅!”

礼官那种久经训练的嗓子,像是人体扩音器一般,将声音远远的传播开来。

燔,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篝火。或许是汉代的人习惯了磅礴大气,又或者是觉得天神在天,太过于渺小的目标根本不会让天神注意到,因此用柴草堆积成两人多高的小山模样,然后举火焚烧,顿时烈焰熊熊,百米之内热浪翻腾,十里之外都能见到烟柱腾空而起。

然后再举燔之后,便是祭禅的祝词。

祝词是由斐潜来念的,当然不是没有人抢着做,但是问题是刘协指定要斐潜来念,或许便是刘协对于前些时日的怀疑的行为一种心理补偿?

斐潜今日打扮也有所不同。白色的内衫,红色的衣,黑色的外袍,紫色的绶带系再腰间,再配绣有虎头纹饰的鞶囊,戴着一顶高高的进贤冠,换成了臣装饰之后,原本戎装之时的血勇悍气稍减三分,而是增加了些儒雅之气。

斐潜前一步,背对着火燔,解开了捆绑在祝词丝绢的黄色细绢,将其展开,环视一周,气十足的嗓音在阴山之下回荡开来。

“……夫古肇,苍穹生民。贤而常昌,逆畴无存。三皇遐远,失之得闻。六经籍传,维见一分。书经曾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大汉之德,峰涌清泉,潏流溢衍,磅礴四方。畅九天,下峾八埏。天下灵生,沾染泽润,涤琢沂流,陶铸粹美,暗昧湮没,顿生华光……”

“……天子之恩,覆云悠悠。甘露吉雨,魃壤可游。江琼河漉,嘉谷束受。万物明熙,慕思怀秀。恩威浩荡,驰舆甲胄。阴山显位,蛮夷首授……”

“……般般之兽,乐我帝囿。白质黑章,其仪可优。旼旼睦睦,骏骏呦呦。盖闻其声,今得其佑。厥途靡踪,天瑞之授。兹如于舜,虞兴德厚……”

“……宛宛黄龙,兴德而升;采色炫耀,熿炳煌亨。正阳显见,觉寤黎烝。于传载之,受命所乘。厥之有章,不必谆诤。依类讬寓,谕以峦封……”

念祝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倒不是因为念,这个祝词也不是很难,反正只要是认识字的,基本念一念都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念完之后,要将祝词投入巨大的燔火当去,焚烧给天地知晓。

然而那么一大堆的火,百米之内都能感觉到热度了,更不用说离的更近了。关键是投掷的时候不能假借他人之手,也不能力度不够导致祝词被投到了燔火之外,沾染了泥土,这样等于是不洁净了,是一种相当失礼,甚至要追究罪责的行为。

丝绢很轻,并且只有两端有非常细,如小指头一般粗细的木棍,虽然有是有一点重量,但是和近乎两人高的火堆燃烧蒸腾起来的烈焰较起来,确实是太轻了。因此之前得那些人员为了要将丝绢所制的祝词准确无误的投入燔火当,往往需要站得极近,甚至衣袍胡须都会被大火熏燎了也在所不惜。

不过对于斐潜来说,这个事情并不是太难,除了需要一点臂力之外,还可以再加一些小技巧……

祝词念完了,斐潜偷偷的从袖子之内,手臂下面扯出了一根细小的铁棍,反正铁棍的颜色和玄色衣袍的颜色几乎一样,并且又是背对着光亮无的燔火堆,借着衣袖的掩护,根本无人察觉的便夹入了


状态提示:第1085章 阴山祭祀风云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