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诡三国>第1174章 两道题
只是觉得将军尚无子嗣,不妨择良而纳之,开枝散叶……”

“这个……”斐潜没想到李儒会这样说,愣了一下,然后略有些尴尬的说道,“此事……某知矣……”

李儒见状,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从皮袍当中摸出了一个锦囊,呈到了斐潜的面前,然后说道:“将军欲稳关中,某有二策,便于此囊中……”

锦囊?

什么时候李儒也会搞这个了?

斐潜摸了摸锦囊,发现里面硬硬的,似乎有两块硬物,摸出来一块,却是一面木牌,样子很眼熟……

这个,不就是当初斐潜拿给李儒,献计用的那个移民政策的木牌么?

怎么李儒还保留着?

“此物正当时也……”李儒带着一些调侃的笑意说道,“若非某亲身经历,说不得以为将军是未卜先知,谋划深远……”

“啊哈,这……”

“大军路程,耽搁不得……囊中另一事物,便留给将军路上消遣便是……”李儒下马,恭立在一侧,深深作揖,“恭送征西将军……”

一旁的黄成也同样下马,半跪在地。

斐潜连忙下马,搀扶起二人,便无他言,就此分别。

这一次回汉中,斐潜绕道祁山,走陇右回关中。一方面是傥骆道实在是太难爬了,斐潜实在是不想再爬第二次,而褒斜道也在修缮当中,没有完全修好,子午道也是一样,而且还要携带一些物资回关中,因此相比较而言,走陇右线虽然比较长,但是平坦方便许多,斐潜又不赶时间,自然是选择走好走的路线。

再加上祁山么,多少也算是一个风景名胜,难得有机会到了这里,多少也要去看看,不是么?

或许是爬了一遍傥骆道,斐潜现在觉得当下的道路简直就是平坦的不得了,再加上徐晃统领兵卒,也不用斐潜多过于费心,因此便琢磨起李儒给的锦囊来。

第一块木牌么,李儒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民”。

但是说起来好像简单,但是实际上并不简单。

就像是斐潜给李儒留下了汉中这个课题一样,李儒也同样给斐潜留下了关中这个课题……

李儒到现在还只是称呼自己为将军……

彼此都还在考察期呢……

斐潜不由得自嘲的笑笑。

李儒如此,斐潜也不是一样么?

为何将李儒至于汉中,一方面确实是李儒也合适,另外一方面无非就是调离李儒,可以让斐潜有一些时间收整和掌握李儒带来的那些人马。

只不过斐潜真没想到,这个木牌,兜兜转转竟然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斐潜摩挲着木牌,心中不由得有些感怀。

李儒的建议确实很不错。

先抓民,也就是这一块木牌原本的作用,定民心,安流民,促生产,稳关中。现在的局面和当初迁都的时候有些相似,都是流民遍野,只不过当时是河洛的流民居多,而现在是关中的流民居多而已,因此,当时李儒没有处理好的问题,现在交还到了斐潜的手上。

从汉中运输到关中的粮草,毕竟不是长久之策,粮食全部依靠进口,这样的局面不管是汉代还是后世,都是极其不稳定的,所以,关中区域尽快的恢复自产自足,便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不过……

李儒将这个木牌交还回来,是不是其中代表了一些什么意思呢?

斐潜坐在马背上摇摇晃晃,一时间没想出一个所以然出来,索性便不再想了,将木牌放回锦囊当中,又摸出锦囊当中的另外一块牌子来。

这一块牌子有些沉,大部分应该是铜的,但也有掺杂了一些其他什么金属,导致整块的木牌有些不仅分量沉,而且还没有什么铜锈,在牌子的正中间,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小篆——“秦”。

除此之外,便什么特殊的都没有。

“秦?”

斐潜喃喃的重复了一声,有些摸不着头脑。

看见这个“秦”字,自然是第一时间想到秦朝,这是一个带有魔力的字眼,这是一个神奇的朝代,总是能不经意之间就勾起华夏人最强烈的感情,缅怀、愤怒、赞叹、敬畏会一起涌出,然后最终化成轻轻的一声叹息。

作为第一个采用郡县制的中央集权的王朝,在整个华夏的封建社会时期,一直被效仿,没有被超越。

后来的朝代虽然将郡县改为了府县,或者是什么道、什么路,但是实际上还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大封建阶级的政治架构,也没有太多新颖的变化。这样一个在东周初期仍丝毫不起眼的西部附庸国,却决定了华夏持续千年的政治结构走向,不得不让人感叹。

秦朝的郡县制,可以说是超前了一步,看看现在汉代,甚至往后唐宋元明,还有那被后世许多砖家叫兽鼓吹的我大清,依旧是采用郡县的骨架结构,顶多在外再附加一些其他的外挂系统罢了。

就是这超前的一步,让秦末汉初的各地纷争不断,旧贵族的兴风作浪,再加上伟大的爹必定有个熊孩子的反物质因果定律,秦朝最终没有能够挺过去……

从战争中一路走来的秦人习惯了不停的战斗,然而却没有意识到其中蕴含着毁灭的种子,几百年不间断的战争让秦人成为战争大师,他们善于在战争中求生,却不知如何维持和平,当统一真的来临的时候,却手足无措的不懂得应该如何面对。

大泽乡的那个雨夜揭开了秦国灭亡的序曲,秦朝的统治最终被


状态提示:第1174章 两道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