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水浒大寨主>第三十章盐利之厚
中场每月能晒两次,下场仅晒一次。

待地起盐霜,用铁铲收起,此称刮土。将土堆积墩塔,中贯竹管,旁开一井,下埋瓦缸。每塔一井者居多,亦有两塔一井的。墩塔堆就,浇水其上,卤便由竹管流入井内,再将井中之卤吊出,储于大桶,以备晒盐之用。

制盐

每逢晴天,辰时,将盐板分摊地上,然后将储卤用木杓浇于板上,至平口止。经阳光曝晒,至下午未时,板底出现白色颗粒,用木板扒刮聚集,并将尚未成盐的卤贮于箩中,卤水滴尽后即成白盐。

春、冬两季阳光薄弱,每板日结盐半斤到两斤不等。夏、秋旺产之时,每板日结盐两公斤左右。

柴进看了这张方子,只觉得这笔记好似重于千斤。良久喘口气,道:“这盐利甚厚,我往日只恨这产盐太少,今后不有此烦恼了!”

王伦看着柴进,笑着说道:“大名府卢俊义河北知名,威震河朔,我意算他一个。大官人与卢员外主要开通北方商路,南方自有王某负责!”

梁山八百里水泊,水网密布纵横,以那舟船之利,交通京东两路十余州郡。有这等地利,开发江南那是水到渠成之事!想那江南地区之所以赋税甲于天下,就因为靠着便利的水路交通而商贸繁盛。

柴进点点头同意卢俊义加入,说道:“小可虽然广有人脉,但是这生意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随即柴进又问王伦道:“那不知这利润如何分配?”在商言商,柴进开门见山。

“我意我与卢员外每人三层,柴大官人负责盐场管理,独得四层!”虽然方子和想法都是王伦的,但是王伦并不贪心,只要三成。

如果王伦这项谋划成了,就是十分之一的利润,那也是一笔了不得的财富。远比梁山上众人,靠着打家劫舍过日子强。这才是没有风险,细水长流的收入。

“王兄弟倒是大方,柴进愧领了!”虽然管理盐场辛苦,打点商路和疏通关系费事,但是能有四层收入,柴进也很是满意。

有了这么一桩利益,双方无疑结成了同盟。

谈妥合作之事,两人打马回庄。行了几里,正巧看见洪教头兄弟向南而去。柴进念及相识一场,又奉送了二十两银子。

等柴进与王伦走远,洪涛看着洪教头道:“不想柴进大官人如此相厚,我们不如再去……”

“啪!”不等洪涛说完,脸上早把洪教头打了一记。“蠢材,你忘了当日鞭打之痛了么!”

洪涛原本还想劝哥哥给柴进赔礼,求他再度收留。眼见洪教头发怒,再也不敢说话了。

良久,见哥哥只闷头赶路,洪涛喏喏问道:“哥哥这是要去哪里?”

洪涛头也不回的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闻听山东郓城有一位好汉,仗义疏财……”

这一对难兄难弟,渐行渐远,声渐不闻。


状态提示:第三十章盐利之厚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