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叛逆枭雄>第116章“袁大头”

夏季来临,时间进入六月份,沸沸扬扬的币值改革拉开大幕。之前发行新币声势浩大的宣传,在京城和山东持续升温。6月10日,京城中央银行、山东大华银行、周村分行率先发行民国新币。拟规定银元于白银暂时并用,2个月后所有白银持有者在京城和山东境内,必须兑换银元才能使用。铜钱务必兑换成银元或者纸币,自发行新币之日起,铜钱便禁止在山东境内流通(京城可以流通至9月底)。

由于山东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基础牢固。尤其是以周村为龙头的带动下,济南、淄博、潍坊乃至青岛,形成了以胶济铁路线为点的经济带,蓬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规模,山东经济高速发展,采用银两交易,反而阻碍了经济发展的效率。鉴于葛云飞在山东的威望,鉴于释放阻碍经济发展的金融瓶颈,因此发行新币势在必行,百姓和商家甚至大有个渴望之饥。

6月5日这天是济南政府雇员发薪的日子,选择这天发行新币,意为着政府官员及“公务员”,要带头使用新币。一大早,大华民生银行门前便人群攒动、热闹异常。为了方便兑换新币,在大华民生银行门前设了10处兑换点,每处兑换点都白纸黑字标明,对换新钱币的不同群体。有政府官员兑换发薪处,有零售商人兑换处。有外国洋行兑换处,有钱庄、当铺兑换处。

剩下的全是针对百姓的兑换点,不久人群自动排起了长队。警察戒备森严、严阵以待。每处兑换点桌子上码放着赞新的纸币,虽然都是小面额纸币,但是花花绿绿的纸币十分耀眼,让人心旌摇曳。每处兑换点都有几只大木箱,想必木箱里装着银元。另外每处兑换点还有几只空箱子和称,毫无疑问空箱子是用来装银子、铜钱,称是用来称银子的。

发行新币前戏,山东省长宋时远发表了发行新币、彰显民国元年新气象的讲话,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剪彩,随后开始兑换新币。维持持序的警察大声吆喝,气氛开始热烈起来。在官员新币兑换点,来的人大都是女眷,花枝招展形成靓丽的风景线。大概官员羞于脸面和自尊,大都让女眷带着下人来兑换和领取新币。

伴随银两的撞击声,装满银子、铜钱的箱子被抬走,盛满银元和纸币的箱子被抬来,其诱惑力不言而喻。

此时,葛云飞于一名中央财政厅一名官员,站在银行3楼目睹这一盛景。望着十分踊跃的民众,中央财政厅的官员赞道:“葛将军的威望令人佩服,想必他们都是冲着你来的。”“此言差矣,这是民国的声望。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只要管理者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他们就会拥护你。有道是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任何统治者皆如此。民心大如天,如果你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即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会逢凶化吉。”

“葛将军所言极是,下官真心为山东的老百姓惜福,因为他们有葛将军这位一心为民的青天大老爷!”“只要心底无私天地宽,什么青天大老爷都是扯淡,关键在于修德。”“这时一名属下进来道:”督军,苗先生求见!“”请他进来!“少顷,济南苗氏财团董事长苗海南走进来。”“苗先生,久仰!”“葛将军,草民希望麾下银行协助发行新币,可否通融。”

“苗先生,等着就是你这句话。都是自家人,为什么不早点找我?”葛云飞祥装不满。“将军,草民愚钝请见谅。今天民众兑换钱币的场面让我幡然醒悟。”“苗先生是商人,利益使然不为过。你去找林祖仁,就说我准许苗先生的银行和各地分号发行新币。”“感谢葛将军抬爱,我马上清点库银送往铸币厂。”苗海南兴高采烈走了。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转向京城,这天京城中央银行同步发行新币。币值改革没有退路,袁世凯为了何配合发行新币,颁布了第1号总统令:核心内容是,新币以金银为本位,由于银元本身的价值坚挺,黄金专做纸币发行的储备金。同时宣布,全国的金矿、银矿务必由中央政府监管,今后任何人不许再私自开采金银矿。另外,1号总统令决定。

是年9月份,分别在东北的奉天。武汉,太原、上海、广州酌情发行新币,各地不许仿制、私造新币,一经发现必严惩。这天在民国中央银行门前(王府井大街一座洋房),围观民众密密麻麻。于济南情景相反,围观的民众尽管人山人海,可是真正兑换新币的人不多,绝大多数都是来看热闹的。此时,袁世凯于众位大臣站在中央银行楼上,目睹兑换的情景,每个人脸上都阴沉不爽。

同样,中央银行门前设了十多处兑换点,可是只有两处兑换点排着长队,这两处兑换点都是京城官员来领薪水的。其他兑换点门可罗雀,场面十分尴尬。见袁世凯脸色难看,杨度劝慰道:“大人,今天出现这样的情景不意外,葛云飞已经预料到了。”“你说什么?”袁世凯略显吃惊。“大人,葛云飞临走之前说,京城深受清廷影响,对于发行新币有可能出现抵触情绪。”

“葛云飞果然眼光犀利,我也担心这个问题?”“葛云飞说若是出现如此状况,隆裕太后能解决此问题。问题的症结在满清贵族,显然这是此前的捐款”造成的。”“让周学熙准备新币,我即刻进宫。”

不久,袁世凯的身影出现在紫荆城内。在瀛台(此处曾是软禁光绪的地方),隆裕太后面见袁世凯。袁世凯开门见山,命随从把几箱银元、纸币


状态提示:第116章“袁大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