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腹诽归腹诽,姜孙两家,那命运是连在一起的。
此次战争,是姜家的重担,也没孙家的劫。孙亦铭与姜墨璃,同病相怜,却又不得不坚持。
三人商量好了,但还是需要禀明皇帝。
不多耽误,姜墨璃与孙亦铭,当即就往乾元殿而去了。
皇帝得知来意,当即就召了相关大臣进宫,商议此事。
孙亦铭有些担心计划会不会受阻,但一瞧着姜墨璃那志在必得的模样,就知道,肯定是钟梓萧在外面动了手脚,也就不再担心了。
果然是如他所料,除了李丞相,大家几乎是都同意的。再加上皇帝衡量了一番轻重,也很快的就同意让姜墨璃放手去做了。
姜墨璃与钟梓萧能查到的事情,那皇帝自然也能查到,举兵不过是一时之间的事情。
所以,这些天姜墨璃调动兵力部署,皇帝都是同意的。
至于这屯兵屯粮,真的打起来了,皇帝只有些担忧姜墨璃的实力。但是,又转念一想,这江山以后迟早是交给他们夫妇的,既然他儿子都相信她媳妇,那自己这个老人家,又何必再去管这些事情呢?
皇帝于钟梓萧,一惯就是放养,只要不出大问题,就一直随他去了。这次,皇帝同样也想再放手一回。是晋国再繁荣一次,还是颠覆,皇帝想赌这一把。
成败得失,古往今来,哪个皇者,不都是赌出来的吗?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皇帝这次,还真的就赌了。
得了皇帝的准许,姜墨璃与孙亦铭兵分两路,不紧不慢开始在准备着。
大规模的调兵,魏楚不可能收不到消息。
楚国于姜墨璃,没了姜随垣在,楚国皇帝的印象之中,姜墨璃领兵,那就是个不成气候的。
而魏国,现在虽然得了姜墨璃调兵的消息,但他们自己,也是自顾不暇了。
因为,魏国皇帝,驾崩了。
魏非然虽为太子,但盯着这皇位的人,不在少数。
然而,魏非然早就做好了准备,魏国皇室,死伤无数。
魏非然以雷霆之势,登上了皇位。
魏国皇帝发丧,那晋国必定要派人前去吊唁。毕竟还没有撕破脸皮,晋国不去,那魏国就刚好有了借口发兵。
朝堂之上,为了谁去出使魏国,是争的头破血流。谁都不想去,谁也不愿意去。
这种时候,这种烫手山芋,谁接了,那就是一个大麻烦。
最后,是你推我,我推你。选的人是李丞相一派的人,去当这个导火索。
一等到那个大臣出发,姜墨璃备战之路,便愈发的快了。
一切都在紧张之中进行着,上至百官,下至百姓,大家都沉浸在紧张的气氛之中。
魏楚晋,三个国家的百姓,最幸运的,还是晋国。
晋国兵力充足,是不需要再征兵的。而其他两国,征兵之狠,那叫一个惨啊。
父子亲人分离,妻离子散,一旦打仗,受苦的还是无辜的老百姓。
如晋国上下所料,派去的大臣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到了魏国,可是,却以那个大臣不尊魏国先皇为由,直接斩杀了。
之后,便开始向晋国要一个解释,否则,就要举兵压境。
皇帝得了魏非然的条件,是气的不行,既然被欺负上门了,皇帝怎么可能忍。当即就拒绝了魏非然的要求。
自然,魏非然大军压境,可姜墨璃,早于魏非然备战前三天,便换装到了江南。
苏州背靠落霞峰,一旦战争起,首当其冲的便是苏州遭难。
姜墨璃一早便想到了这个问题,于三日前,便已经下了密令,苏州百姓,先打包好简单行李,面上按兵不动,待姜墨璃下令,尽数撤退。
苏州,便成了一坐空城,也成了魏晋交战的战场。
战争起,财物已经成了次要,人能保住命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苏州百姓携了些许财物往内地退去,江南之地的其余百姓,渐渐的,也开始在往更安全的地方转移财物。
此次战争,晋国百姓,同样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姜家身上。
一些富户,家在江南,觉悟也高,依照惯例,散财保平安,倒是心甘情愿的给军队增添了不少的粮草。
当然,这也是情势逼人。
大家都希望战争尽快结束,好再回江南做生意。而姜家百战百胜之名,也让百姓都将希望,寄托在了姜家,姜家军身上。
所以,每每到了战争起时,商户是最希望姜家赢的。以为也有商户捐银钱,但是少。
而这次,孙亦铭先是与皇帝打了招呼,让他手底下的商户带头捐款,之后皇帝下旨褒奖,有了这个带头,这次,孙亦铭是从晋国商户之中,得了不少的粮草,间接的,减了他自己不少的负担。
至于这还有的一个知情人,姜墨璃。无奈的在心里腹诽了孙亦铭老奸巨猾之后,就又继续投身布防了。
姜墨璃只身来了江南,钟梓萧与白少凡则是盯着楚国那面。不是他们不帮姜墨璃,而是这种时候,如果不是姜家之人入了军营,那李丞相就有了借口塞人。所以,姜墨璃必须得独自面对了。
不过,好在一切都准备好了。
如果不出意外,魏楚也翻不了大浪。
晋国这边是姜墨璃领兵,而魏方,则是魏非然亲自动手。
昔日同门师兄妹,最终的见面之地,竟然成了战场。
二人是那样的熟悉,熟悉到了寸步难行之地。无论怎么开始,对方总能猜到。
手机阅读:http://m.99kshu.com/93957/
发表书评:http://www.99kshu.com/93957/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百零八章战争前夕)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江粒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