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仙侠修真>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三百一十九章 巷战

巷战,类似后世的城市战,一半发生在城市或者大型村庄之内,在街巷内逐街、逐屋进行的争夺战,其显著特点之一是交战双方短兵相接、贴身肉搏,往往在一瞬间决出生死,极为残酷;其二是彼此混杂在一起,犬牙交错,危险性极强。一般来说,巷战的战损比例基本在一比五左右,不仅要求士兵有极好的搏杀技巧,而且要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而言,稳定的心理素质,是取得巷战胜利的关键所在。

喊杀声和兵刃撞击声,以及惨叫声随时都会响起,渲染着战场上的残酷。隐藏在暗处的袁军就像是盘踞的毒蛇一样,瞄准目标之后,就会突施冷箭,冷不丁的探出身形,挥刀向路过的燕军劈砍,砍倒燕军之后,又会立刻缩回身影,躲到暗处,等待着下一个目标的经过。袁军的战法,给燕军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然而在心理素质和战斗意志上,燕军无疑要高出袁军一大截儿,开始的时候因为地形不熟系,燕军时常被袁军偷袭得手,出现了不小的伤亡,随着战斗的逐渐展开,燕军依靠自身顽强的战斗作风和超强的战斗意志,慢慢挽回了颓势,把袁军压制到一条条巷弄里,大有和袁军分庭抗礼的局面。

同时,燕军在元起、马越等人为顶点的两个三角形战阵下,每三人一个小组,又由三个小组编城一个小队,在由三个小队组成一个中队,最后在由三个中队组成一个大队,保持着三角形的战阵,一边搜索敌人的踪迹,一边清剿着眼前的敌人,大量的燕军普通军士,在天归、地归两支精锐的带动下,很快学会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战法——街道搜索。这是元起根据后世特种兵的战法传授给麾下精锐们的,专门用来应对在狭窄地带作战的一种非常规的战法,这种战法,可以让隐藏在各个巷弄里的袁军无处遁形。

三角形战阵的出现,有效的防住了袁军的偷袭,大大的减少了燕军的战损,局势。开始逐渐被燕军掌控,天平上的指针逐渐开始向燕军这边倾斜。

而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周瑜派出来的徐盛、陈武这两部人马。他们在攀登上城头,和甘静、张冲汇合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冲杀,终于联手把城墙上的袁军全部肃清。随后,徐盛简单的向甘静、张冲讲述了一下周瑜的战略意图,得到了甘静、张冲的赞同,本来甘静还要带伤作战,却被张冲强行劝阻了下来,在短暂的商议之后,张冲把本部的人马暂时交给徐盛、陈武统领。自己则是改为统率甘静麾下的麒麟军,三人分作三路,沿着城墙杀向城内。至于甘静,被张冲从背后打晕,派人护送他出城返回外城的安全之处。

送走甘静之后,张冲带着麒麟军直接杀入了城内,去寻找元起的主力军;而徐盛和陈武则是各自带着万余名军士,在内城的城墙上分别向左右移动。同时不停的向城内看似平静的街道中施放火箭,把隐藏在其中的袁军逼出来,然后一一射杀。

正是因为徐盛和陈武的火箭突袭,使得大量的袁军失去了藏身之所,他们为了不被活活烧死,只好纷纷从藏身的巷弄里跑出来。暴露了行迹的袁军,很快迎来燕军的迎头痛击。从隐蔽性和突然性极强的巷战,被迫转入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比起巷战一比五的战损比例,白刃战的战损就要惨烈的多了,通常来说都在一比一左右。可是,袁军面对的可不是鱼腩部队,而是一向以英勇善战著称的燕军!在白刃肉搏的战斗中,燕军凭借身体素质、装备精良、战斗意志顽强等等优势,硬生生的扭转了局势,破天荒的把白刃战的战损,固定在了一比四这个比例上,当然,燕军是一,而袁军是四。每战死一名燕军,袁军都要付出四条人命的代价。如果不是燕军中有着大量的普通军士存在,单以天归、地归和麒麟这三支精锐作战的话,恐怕这个比例还要再高一些。

徐盛和陈武的火箭,提醒了元起,元起一戟挑飞一名袁军副将,纵声高喊道:“天归所属,向街道巷弄里扔火把,制造浓烟,把袁军逼出来!”

作为元起的亲卫军,天归军有着燕军中头一等的待遇,其中之一,就是天归军的每名战士,都会在马鞍旁边配备一小瓶烧刀子酒,不过这可不是让他们喝的,而是在受伤的时候冲洗伤口,已达到消毒杀菌作用,防止伤口恶化的。听到元起的呼喊之后,近两万名天归军立刻取出烧刀子酒,然后像倒白开水一样倾倒在火把上,之后把火把点燃,扔进城中的大小巷弄里。

烈火和浓烟,在天归军的动作下,迅速从各个巷弄里升腾而起,让更多的袁军抱着头从藏身之地跑出来,而等待他们的,是燕军将士早已高高举起的屠刀!

新河城并不大,转瞬之间,这座小城就到处充斥着烈火、浓烟、战斗和惨叫之声。几乎城内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同时在上演着这残酷的一幕。死亡和鲜血,已经变成了这座城市的主题。燕军和袁军阵亡将士的鲜血,染红了新河城内的每一寸土地,而杀戮,还在继续。

身怀皇室重宝,元起并不怕到处燃烧的火焰和升腾的浓烟,有拔毒、辟火、避水的三重功效,尽管其辟火、避水的功效,可能没有拔毒那样神奇,但是应对眼前这样的火焰,还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元起把指挥权临时交给许褚,自己脱离大部队,游离在外,专门挑一些火势不太猛的巷弄冲杀进去,把里面残余的袁军驱赶出来,或者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九章 巷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