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唐朝好舅子>第0733节 千岛三宝

郑元璹突然大笑几声:“不对,不对。老朽听闻,倭岛有一个新的民族,有些人开始自称桑族,咱们叫他们扶桑族,这个称呼估计用不了几年就会成为正式公文之中所用的之词,扶桑族,好名字。”

郑元璹说的这些柳木知道,

这是一个从倭人之中分裂出来的人群,他们自称扶桑人,也就是拿到铜牌的这一批,因为他们是种植桑林的人。

崔源也说道:“南齐书中有记载,东夷海外,碣石、扶桑。梁书中也有,大汉东二万里。但我不认为这书中记载就是倭岛,因为倭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有记载,有邪马台之名,还有汉赐倭奴王之印。”

扶桑是那里柳木也不知道,有人说是墨西哥,也有人说是倭国。

不管怎么说,这种巧合挺有趣。

“那么接下来一个问题是,种甘蔗谁会?”崔源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不会,但越国公那边有人会,越国公安排人查证了相关的典籍,整理甘蔗种植的许多技巧,并且找到了僮族合作,僮族已经有差不多两百年的种植的历史,还有人会。除此之外,因为前隋大量要求存粮,所以甘蔗种植大量减少。”

郑元璹这时接口说道:“僮人已经唐人一族,可信。老朽记得史册有记载,三国之时荆州、徽州就有甘蔗种植的记载。在晋末,漳州有过关于甘蔗的记载。”

郑元璹一开口,读过类似书籍的人纷纷发言。

甘蔗的种植历史确实可以追到史前,但前隋的大官仓屯粮只顾着粮食,让许多经济作物大量减少。

安排人去找,肯定能找到懂甘蔗种植的技术人才。

前隋灭亡也才十年,那些蔗农应该还有活着的。

王君愕这时问道:“前隋曾经派过二千四百户移民流求,那里土地肥沃、雨水多,河多流急,千年古树占岛半数之多,柳驸马为何从来没有选择过流求。”

琉球、流求。音节相似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一个是后世的冲绳,一个是湾岛。

“流求是我大唐海外不可分割的一处宝岛,没有一个完备计划之前,那里暂时保持原样。根据闻月阁派人的调查,那里有三类人。第一类是在咱们中原五帝这时就有的人,他们刀耕火种,比野人好不到那里去,这类人极少,怕不过数千人。”

在座的没人真正了解流求,只凭一些记载听到过。

只知道那里有大岛,很大的岛。

柳木继续说道:“第二类是自秦开始,许多山越人去那边的。”

山越是一个统称,主要指江南一带许多少数民族,这个名词源自汉末。

“第三类人,战乱逃过去的汉人,以及两次官方大移民。一次是在晋,一次在隋。人口数量不少,有近万户人口。除此之外,当年隋征流求之时,抓获了许多土人,眼下这些人就在泉州一带居住。”

“解决流求问题,看朝廷,这里绝对不允许倭人与猴子染指。”

柳木的语气从来没有如此坚定过,仅听这语气便无人再开口提及流求,似乎流求对于柳木来说有莫种特殊的意义。

一个没多少人的大岛罢了,此时无人在意。

事实上流求柳木已经有所染指,流求北鸡笼山那边建造了一个海港,而后还派人去探路,找到了流求东四岛,也就是后世的宫古、石恒等小岛。

这四个岛,柳木有计划建码头,至少选两个岛建补给与转运码头。

这个计划柳木没给李世民之外的任何人提及,李世民听了也和没听一样,在李世民眼中,几个巴掌大小的海岛罢了,柳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不过,流求岛南码头,柳木打算让这些世家出钱了。

“各位长辈,这流求岛虽然不允许倭人与猴子靠近,但咱们还是要派点人过去,岛南建一个码头,用于补给和转运。”

“好处呢?”

“岛南码头再往南从海路也就是一千里,依咱们的新式海船,两天一夜就可以达到。那里有三宝,至少有两宝是咱们可以伸手的,而且眼下大量的倭人、交人可用。”

柳木说到这里嘴角多了一丝冷笑。

没人注意柳木那一丝冷笑,只问道:“那三宝。”

“岭南的蕉麻如何?那只是下等品,真正的特级蕉麻就在我说的地方,象草一样生长着,取之不尽。只要人手够,每年百万石成品麻,细麻可以织衣,粗麻可以编绳,杂麻可以织麻袋。”

柳木捧起茶杯慢吞吞的喝了一口后笑了:“各位长非心动不?”

“等下……”崔源摆手示意柳木别再说,拿出一只漂亮的小银盒,而后从银盒之中取出一粒药丸含在嘴里,这才示意柳木:“你就这说一宝,就让我这老家伙心跳的咚咚的,让老朽缓一缓,缓一缓。”

丝绸是奢侈品。

那怕是低等杂丝制品也是轻奢品,这并不是普通大众生活中所必须的物品。

眼下,麻依然是认衣料的第一主流,大唐的麻已经到了极限,不可能不种粮去种麻,好在有岭南的蕉麻补充,但数量远远达不到眼下所须。

白绒布,因为种植面积不够,工艺没有成熟,成本虽然已经低于丝绸,但远不是普通平民能够作为日常衣料的。至少眼下穿纸衣服的越来越少,大唐还是在变的富足。

所以麻,大唐本土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无底洞,眼下都不知道有多少可以填满。

而且还有倭岛、新罗两边市场。

这一切


状态提示:第0733节 千岛三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