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迫命录>063 蜀锦

然后我取了一千两银子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把账建起来,以后无论是钱、物、人,都得有账可查。我明确了张凤是主要负责人,平时三人商量着办,意见不统一的由张凤定夺,其他有异议的可向我反映,但得先照着张凤说的做。然后我宣布他们的待遇先从原来的收入水平上涨三倍,后面具体的事情就由着他们自己去做了。我就不信他们三个做了这么久的镖师,连几十个自己熟悉的人都管不好。

事情比预想的顺利,第一天买了宅子,虽然还没人可住;第二天收购了镖局;第三天,南郑城南的拜将台边就多了一道风景:一大早的,将近二百个精壮汉子围着拜将台不停地跑圈。

很多人看到都感到奇怪:“大热天的他们在跑什么呢?”

“没事跑什么跑,简直吃饱了撑的!”

“这些人是谁啊?他们为什么跑哇?”

“估计脑子都出问题了,一群瓜娃子!”

……

而今天已到了哥预定的逛青楼的日子,不过还有一个大白天的时间,我决定还是再在城里逛一番,看能不能发现点别的商机。

南郑果然是这一带最繁华的城市,各种物产比武都、天水都丰富了很多,商业水平也明显高了一个台阶,要不是连年战乱,应该会更发达一些。可惜没有公开的奴市,算是美中不足。

看到旁边有家布店,想起武都碰到过的钉子户,便产生了进去瞧瞧的兴趣。进到里面发现果然比武都档次高了不止一筹,布、帛、绢、素、练都花式齐全,看来这里已经有人能消费奢侈品了。

我注意到有一种丝绸,手工精美,颜色绚丽,或饰水波流云,或绣花鸟异兽,虽然我不是内行,也能看得出这些绸缎与众不同,在众多锦帛之中独显华贵之气。

“这位客官好眼光!”布店老板走上前来。

我指着那些绸缎开口问道:“这是?”

“这是蜀锦,南郑城里唯小店一家有此锦!”老板语气中颇有自得之意。

“哦,原来这就是蜀锦。”虽然在cd生活了十多年,但还真没留意过蜀锦,只知道这蜀锦是四大名锦之一,年头还最早。诸葛亮曾在cd设立了专门治桑织锦的一个官职叫“锦官”,后来这一官职被历朝保留,故cd有“锦官城”这一别名,后世杜甫的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在俺小学课本上就有。而且cd的锦江也因有众多织工在其中洗濯蜀锦而得名,锦江区还是俺打工经历中收入最高的一个cd主城区。

看我沉吟,布店老板试探地问:“客官可有兴趣?”

“请问,这蜀锦是什么价格?”

“一匹50两银。”

“什么?这么贵?”要知道,达到“练”这个级别的奢侈品一匹也才卖二三两银子,这蜀锦难道比最高级的练还要贵十倍以上?

布店老板说:“小店一向薄利经营,这个价格是很公道的。”

“我是说它和别的锦比起来有点贵了。”

“这蜀锦织工复杂,品质精美,自然非一般的锦帛可比。客官要觉得贵,其实小店里还有些彩练也是不错的。”

“那倒不必,我还挺喜欢这蜀锦的,给我来上50匹吧!”

“啊?这么多?”这次轮到布店老板吃惊了。

“50匹很多吗?”

“客官,是这样,小店生意虽还过得去,但每次进出货也就几千两银子,但每次进货各种锦帛都得有,而且这蜀锦贵重,万一要是进得多了,容易引人关注。所以小店每次只能进五十来匹,现在卖得只剩二三十匹了。”

“好吧,那就给我都拿来吧。”

“这个……”布店老板有点为难地说,“这蜀锦乃是本店的招牌,还请客官给小人留上几匹,卖您20匹可好?小店愿赠送客官白练两匹!”一匹白练大约一二两银子,两匹就值三两多了。

“不用了,”我挑了两匹有荷花图案的说,“帮我把这两匹找个锦盒包起来就行了,再送我几个锦盒。”我付了一千两银子。

走出布店,我心里暗暗琢磨着,这蜀锦薄而轻,价值又高,甚至比携带银子还方便,看来这“寸锦寸金”的说法,除了指蜀锦的价值高之外,倒还有便于运输的功效。难怪诸葛亮把蜀锦当成战略物资,北征时提出“决敌之资,唯养锦耳”。

据说三国时期不仅是兵马之战,也有金融战,诸葛亮、陆逊先后多次使用“大钱”,结果均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却使得通货膨胀、钱不值钱,最后蜀锦却成了硬通货。

再者说不管什么年代,永远都有富人,而晋朝时的达官贵人又有比阔赛富之风,好东西不怕没人买。虽然折现费事了一点,但长途运输比铜钱之类的不知道方便了多少倍。就算送礼,送同等价值的蜀锦比送金银对见惯了钱的人来说也效果好得多。

于是暗暗打定主意,蜀锦这东西迟早要多搞一点,也许未来也能成为自己的战略物资之一。而汉中曾属蜀国,与蜀锦产地cd常年往来,建一条丝绸之路大为可行。不过还得想想有什么东西是cd缺的,两头生意都得做。

而且长途运输也不是好的办法,汉中到cd一千多里路,这时也没高速公路之类的,正常来回一趟得按月计算,满打满算一年也折腾不了十趟,效率太低了。如果有几个中转站就好了,效率又高,风险还能降低。

想了想打过的三国游戏,汉中往南是巴西郡,巴西郡直接往南可达巴郡也就是重庆,西南方


状态提示:063 蜀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