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创业民国>第五十四章 突围、突围2

吉田和铃木河野开始合兵一处,现在挡在他们面前的是野猪岭这个抗日救国军。他知道王洋要想安全的撤离,必须要坚守住眼前的这块阵地。不管他是往南山方向还是绕莱县县城去高家镇方向。他都得守住这里为他的部队撤出去赢得时间。吉田判断王洋会带着他的残部去高家镇,之后隐遁在梧县附近。因为王洋的一个补充营和野战医院已经去撤完那边啦。他同时给梧县的日军部队发电报,让他们立刻行动起来。找到这支部队,消灭他们。

吉田开始下令猛攻野猪岭的阵地,日军的炮兵开始对野猪岭进行猛轰。这让野猪岭的简易工事也些吃不消。部队伤亡开始大起来。轰完之后,日军发起集团冲锋。铃木带着他的大队率先冲上去,他要为自己刚才的失败。挽回颜面。得到兵力弹药补充的唐飞。凭借着冲锋枪的优势火力,打退了铃木的疯狂进攻。吉田看见日军的伤亡不得不下令铃木的部队撤退。

王洋在撤离安全地带等着后续撤离的部队,当他看见郝得志、小刀和谢世才带着队伍撤出来之后很高兴。三人来到王洋面前复命,王洋关切的问道:“部队出撤出来了吧。”看了看周边继续问道:“唐飞和他的一营呢?”这时郝得志把部队现在的情况和他们在野猪岭的部署安排告诉了王洋。王洋认可的点点头说道:“撤出来就好,辛苦啦各位。野猪岭的处理很好。大家先撤吧,特战队已经在前面扫清了障碍。”各部开始陆续撤往南山基地。

野猪岭这边,唐飞带领着弟兄们与日军艰苦的战斗着。他们必须坚守到天黑。到时利用夜色往高家一带撤退与那边的补充营汇合。夜色开始降临,处在团团包围之中的野猪岭阻击将士,开始突围。现在已经不能按计划派警卫连去诱敌啦。只能全部撤往高家镇才能把日军注意力引过去。但是伤员会影响部队的速度,所以唐飞决定派老黑带着伤员隐藏起来。等日军去追击突围部队之后在带着他们撤往南山。突围开始大龙带着警卫连为部队打开道路,唐飞断后。部队借着夜色很快就撤离了野猪岭。

唐飞的突围受到日军的阻击,但是他们凭借着熟悉的地形和夜色。突围部队很快就绕过莱县县城,直接去了高家镇与补充营汇合。这样吉田一时失去了目标,只能通过抗日救国军突围的方向和之前得知补充营的去向判断抗日救国军去了高家镇一带。他开始命令大军回莱县休整,查清抗日救国军的具体位置,再去围剿。

部队撤到南山基地休整,面对被日军破坏的基地。王洋有些愤怒,日军这次围剿让抗日救国军损失惨重,除补充营外其他各部都有较大的伤亡。具体的伤亡还在统计中。现在部队出现了大量的伤员,野战医院又去了高家镇一带。王洋派特战队去接野战医院的人员回南山。

唐飞领着阻击部队撤到高家镇与补充营汇合后。给王洋发了一封电报,报了平安。王洋让唐飞指挥剩下的部队,在高家一带活动。掩护主力部队的休整。待合适的时机两军再汇合。并表示派了特战队去接野战医院的医生。电报内容全部被吉田知晓。他从电报中知道,王洋率领大部队隐藏在南山基地。唐飞率领一部在高家镇后沟村休整活动。吉田知道,现在自己要是分兵去攻打,很难达到全歼。抗日救国军会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与他们周旋。这样会把他拖在莱县。这是他和日军统帅部最不愿意见到的局面。必须让他们合并一处。尽快歼灭,自己好抽身南下继续为大日本帝国建功立业。

所以他决定迫使唐飞率领部队转移去南山基地。之后围住他们,迫使王洋率兵救援。这比分兵去这两个地方围剿要高明的多。吉田掌握了抗日救国军的密码本,所以他能随时知道王洋部队的动向。但是为了迷惑王洋他派人向高家镇一带,疯狂的搜查。迫使唐飞尽快行动向南山靠拢。之所以选择让唐飞去南山,而不是迫使王洋带领部队去高家镇一带转移。是因为吉田考虑到:南山地形复杂。不利于大部队去围剿。就算自己带兵去,也很难让王洋向高家镇转移。因为王洋有很多可以转移的地方。而唐飞只有转移到南山,他不会转移到梧县。因为那边他们不熟悉,去了很容易被围剿掉。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唐飞赶紧行动起来。他开始大张旗鼓的向高家一带扫荡。同时命令铃木在莱县境内实现三光政策,设立无人区。

面对日军的严密的扫荡,唐飞跟大龙决定。尽快撤往南山与大部队汇合。他向王洋发了电报做了请求,得到王洋的同意。之后王洋派郝得志去接应。各部队开始行动起来。吉田得到电报内容,立刻开始部署。他知道在莱县地界,只要他一出动,王洋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到时埋伏就不会成功啦。所以在此之前,他利用搜查之名。对莱县的村民进行了大量屠杀和合并。重点在唐飞可能撤往南山的路上,形成了无人区。这样他的出兵王洋将无法知晓。王洋之前对于这个情报,一直没有重视。毕竟日军的三光政策,一直在执行。尤其是他们吃亏的时候,更是拿老百姓开刀。

一切都很平静,唐飞带领抗日救国军一部秘密向南山转移。郝得志带领四营去接应。吉田扫荡了吉田,开始隐秘的往高家镇前往南山的路上设伏。一切都按照吉田的设想进行着。河野为了迷惑王洋一直扫荡到梧县去了。铃木也扫荡到邺县去了。几乎整个莱


状态提示:第五十四章 突围、突围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