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猜测简直让人不忍直视,但是却完全可以说得通,而且似乎比史书上本来的记载更合乎情理。
柳如是提出异议:“不是说嫪毐权势大涨以后,转头就对吕不韦下手了吗?”
“因为只有吕不韦等人知道嫪毐的真实身份。他的举动,与其说争权,不如说灭口。吕不韦忠于周王室,不代表嫪毐会信任吕不韦啊?或许他乐不思蜀,想要背弃自身的使命。又或许,他觉得他即将成功,不想因为吕不韦知情而暴露。另一方面,也可能,他发现自己即将失败,那是在跟吕不韦划清界限,保护吕不韦等人,也未可知。”
这都解释得通?众女现在已经感觉自己都晕乎乎的了,就连陈沅也基本忘掉了原本的目的,什么异能啊都不重要,对女人来说,八卦才是人生第一要义。
好一会儿,班主开口总结道:“我把你刚才的说法缕了缕,你听听是不是这个意思。
周武王取了姜太公之女,生了周成王,自此以后周王室与吕齐便是表兄弟之国,血脉至亲。
齐桓公尊王攘夷,从未背叛周王室。
田氏代齐以后,周王室多方营救,收拢了吕齐后裔之后,才册封田氏。
周王室江河日下,穷得揭不开锅,吕氏又因为抱着买回齐国的梦想,开始经商。
到吕不韦时,他发现钱买不回齐国,也已经无法让周王室强大,恰逢遇到异人,便想奇货可居,欲借秦国之手,达成灭齐和兴周两大目的。
结果吕不韦和异人还困在赵国时,秦国便灭了周王室,仅有还未造册的小王子刘邦,被送往东周公国得以保全。
异人归秦后,吕不韦担心秦再把东周公国也灭了,相继暗算了秦昭襄王,秦孝文王,让异人赶紧上位。
恰逢此时,东周公国合纵伐秦,吕不韦明知秦国必胜,便自荐前往御敌,借此保全周王室血脉。
吕不韦将周王室残存势力安置妥当以后,以效仿四公子的名义招揽门客,将周王室遗忠聚集在府中,实行壮大秦国,祸乱秦宫的战略。
期间有李斯等人慕名来投,其余众人皆庸才,倒无所谓,但李斯过于精明,吕不韦怕李斯发现端倪,便将他推荐给秦王,让他出仕。
又有门客嫪毐,或许是周王室血脉,被吕不韦送去秦宫,从后宅报亡国之仇,更密谋窃取秦国权利。
嫪毐得势之后,出于种种原因,先对吕不韦下手;最后的结果是嫪毐失败后,吕不韦并未受到太大牵连。
嬴政与吕不韦矛盾日现,吕不韦为了先完成灭齐大业,选择不与嬴政内耗,损伤秦国国力,于是假死脱身,暂时妥协,带着周王室遗忠,埋名不隐姓,自称吕公,隐居沛县,待时而动。
秦灭六国,田齐亡国,吕齐之仇得报。
嬴政因为习练尉缭教他的兵家练体之法,虽然不惧荆轲行刺,得以保命,却也因此逐渐失智,为避免情势恶化,向天下征集元神修炼之法。
各家各门秘而不宣,只有孔夫子有教无类传下的元神之法,被屡屡献上,但世殊时异,谷物中也不再蕴含孔夫子说的气,嬴政修炼无门,以为伪造。
因为众人所献的修炼之法雷同,嬴政以为合伙骗他,串通欲以假的修炼之法害他,只是因为没有人敢尝试,所以只是无成,没有害到他,怒极之下,焚书坑术士。
嬴政无修炼元神之法,年寿不永,又被方士以丹汞欺骗,自身失智不察,竟至身死。
嬴政死后,陈胜吴广首义,六国遗民并起,旗号各举。
沛县刘邦,本是周王室遗孤,为求自保,终日以流氓面目,混迹乡间,实际被忠于周室的吕不韦及其门客暗中培养,胸腹自有乾坤。
吕不韦将女儿吕雉嫁与刘邦,吕雉知道刘邦身份,所以终其一生,有垂帘听政,统御天下,却不曾动取而代之之念。
刘邦见时机已到,带着手下揭竿而起,散落在沛县附近的周室遗忠后代,纷纷来投,人才济济。
因为其余大势力,皆是六国贵族后裔,皆知相互难缠,只能互相提防,竟然被刘邦捡了大便宜,率先进了咸阳。
项羽与刘邦翻脸,乱军之中,俘虏了刘邦养父以及吕雉。得知吕雉是吕不韦之女,不敢有犯,只好把气都撒在刘邦养父身上,声称要把他煮了吃。
刘邦统一天下以后,不忌讳吕雉曾经被俘,立她为后,举案齐眉,尊之以礼。
得知田齐后人田横,逃在海外,吕雉和刘邦打算将其骗来报仇。
田横本已上当,半路听闻刘邦立吕雉为后,记忆起田氏曾经被吕氏支配的恐惧,意识到对面是自家宿敌,不甘受辱,半路自刎。”
想了想没发觉什么遗漏,班主喝了口花雪乖巧奉上的茶,道:“大致就是这些了,亏得你居然能够自圆其说。”
花雪谄媚陪笑:“娘亲总结的精辟,就如孔夫子作春秋,字字珠玑啊!不像我,说话拖沓,总是长篇大论。”
白氏笑他:“你自己还知道啊!人家沅沅问你什么时候内力成为你们修炼的主流方式,结果你生生扯出这么一大段‘周室孤儿’。到现在还没说回正题:到底什么时候,内力成为主流的?”
花雪心说,我讲故事哪会儿,你们一个个听得那叫个带劲儿,故事讲完了,开始埋怨我跑题了?
这话当然只能是心说,表面上还是各种乖巧:“额,我一点点解释,而不是直接说答案,实在是因为内力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