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再战秦汉>第八回秦王封将 王鹏劫营

王鹏推动封龙城下,才发现封龙已经被司马尚夺了,不一会城上的士卒打开城门两千赵军杀了出来,身后刘骧李牧的军队也围了过来,司马尚身边数十名弓箭手已经就位,如果王鹏杀出重围就会被射成刺猬。

王鹏瞬间被三支人马围困在阵中间,左砍右杀就是冲不出去,况且王鹏已经受伤数处人困马乏,体力即将耗尽,突然一声巨响,一颗火石砸在了城墙上,远处冲出数万名秦兵,又带着投石车、重弩等攻城器械,为首的两将正是李信和鞠程,原来王鹏兵败时,李信和鞠程冲出赵军的围困,前往石邑、井陉二城借来兵八百余人,又遇到咸阳派来的援兵,共四万人,又携带重型攻城武器,王鹏见的救兵来了立马有了精神,率仅剩的两百余人杀了出去。

司马尚一箭射中王鹏左臂,王鹏带着箭连杀三十多名追兵,数万名秦兵围住封龙,硬将城楼攻了下来,司马尚见的秦军人多是众又有重型武器,下令固守等待支援,高焕看到封龙城楼被攻了下来,建议李牧调来重兵击溃秦军,但是李牧认为自己手中兵马分别驻扎在宜安、赤丽二城抵御秦军不易分兵,而且赵军已经歼灭了秦军主力并斩杀桓齮,秦国受到如此大的损失,又何必消耗精力去争夺一座城呢,便命令司马尚弃城撤退。

赵葱远远便看见王鹏,发现王鹏是带伤作战,于是策马持戈飞奔王鹏,王鹏见赵葱冲了过来,手挺狼牙槊相迎,此时王鹏早忘了身上有伤,与赵葱大战二十回合,战退赵葱,刘骧见赵军全体撤退,也领兵往宜安方面撤去,自己的军队却与其他赵军走散,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群星在空中闪烁着,只不过初秋的夜晚大地上笼罩着淡淡的雾气,刘骧见天色已晚还没有走到宜安,知道是迷失了道路,况且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仗,士卒身心疲惫,于是下令就地扎营。

封龙城内,王鹏找到了彦武的尸体,看着彦武的尸体,心中流露出对赵国无比的仇恨,命人将其和阵亡军士一起安葬,在城中心修筑高台,祭奠秦军战死者的英魂,在咸阳秦王得知李牧大败桓齮,桓齮和十一万将士全部战死沙场,心中也是非常悲愤,下令对阵亡者家属进行补助,同时追究一切前线将领责任,贬谪、发放、充军、调任由朝廷商议后决定。

“封龙已被我军夺回,桓齮虽死但前线将领如卢奉、李信等能征惯战者极多,王鹏更是文武出众的将才,赵军几次染指封龙都被击退,此次封龙失而复得王鹏也有功劳,臣认为应当封王鹏为将,统帅前线所有将士牵制赵军,再委任一将进攻邯郸,赵迁不久就只能乖乖投降”老将王翦说道。

秦王听老将军这么一说,也想到了王鹏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而且自己检阅军队时曾见过此人,身长七尺五寸,手持一杆十字双刃狼牙槊身后背着回旋镖,想必也是孔武有力之人,于是任命王鹏为平东将军前军领军,李信以越骑将军的身份为前军副领军,鞠程为偏将,卢奉为辅军都尉兼右司马,申亮为赞军校尉兼左司马,彭卓为左营先锋,韩豹为右营先锋,庞振为诸营兵马接应使,共统军五万驻扎在封龙城,为秦国牵制李牧大军。

却说王鹏在封龙祭奠完阵亡将士,想着为死去的将士向赵国复仇,却也是担心朝廷万一要是怪罪下来,自己恐怕是要被革职的,不过在听完朝廷下达的诏书后,王鹏松了口气,况且秦王又要任命自己为将统帅前线所有秦军对抗赵国,心中非常高兴,便细心思考起破赵的计划。

突然王鹏在漆黑并且被雾气笼罩的大地上发现了淡淡的火光,于是带了十名弓手前去侦查,王鹏伏在草丛中看见了赵军的旗帜,但似乎觉得这个营寨中有好多人马,紧巡逻的就有一、二百人之多,王鹏心里觉得这个营寨可能里可能有李牧,于是回城准备进攻这个营寨。

王鹏带着卢奉、成邤二人及兵马三万趁着夜色和朦胧的雾气很快便把营寨围了起来,平静的夜空中几只乌鸦叫了两声,好像是为赵军敲响警钟,可是巡逻的赵兵却不以为然,根本不知道一场浩劫即将发生,王鹏命令士卒将手中的火把熄灭,又命令裨将徐宪带五百名弓箭手布阵于全军最前方,裨将罗束带两千名弓箭手和卢奉的一万骑兵绕到于赵营背后寻找时机。

因为赵营附近是一片开阔地,及其容易进攻,刘骧扎营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命令吕义带两百名士卒巡逻寨前,刘熙带领两百名士卒巡逻寨后,叶昭、陆廉各带兵千人分别埋伏于寨内军帐旁充当暗哨,自己和姜辰带兵三千守中军,这时王鹏已经带领八百名步兵从赵营的南边摸了过来,王鹏拔剑砍死了赵军的十名哨兵,随后命令弓箭手放箭,吕义看见南边有情况,急忙过来查看,王鹏带领数百人来战吕义,两军混战不一会吕义的两百兵马全部战死,吕义也与王鹏战到十回合便抵敌不住而走,在弓箭手的掩护下王鹏不断追击并斩杀赵兵。

前面的秦兵见赵军被王鹏击溃也冲了上来乱箭射死了哨塔上的赵兵,刘骧见秦军来袭急忙下令迎战,叶昭带四千人来战徐宪,只一合便将徐宪一刀劈于马下,成邤见徐宪被斩,大怒,带领一万秦军围了上来,叶昭被秦军团团围住,而守卫后寨的刘骧和陆廉也被卢奉和罗束的兵马围住无法援救叶昭和吕义,情况十分危急,姜辰挺枪杀进重围救出叶昭和吕义,刘骧也带兵千人来救后寨,罗束贪


状态提示:第八回秦王封将 王鹏劫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