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四百零七章修路捕鱼

张三有了这一笔钱之后,立刻开始大规模的扩张计划,在稳定了原有的领地之后,张三沿着淡水河南支重新建立了新的前哨营地,并且封锁山口道路使得张三控制的琉球岛地盘扩大了一倍。

地盘内的野人村寨这次没有采取全部抓奴隶的方式,而是要求其全部下山建寨接受统治,凡是不愿意下山的村寨全部攻破抓为奴隶。

只是聪明的毕竟是少数,只有六个野人村寨被张三的军队吓破了胆还有经常和张三贸易的答应在山下建寨,张三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奴隶抓捕计划。

凡是愿意下山的六个村寨张三也没有提出太过分的要求,不过是派出了农民教他们种植,并且出售给他们限量的铁器,当然盐和布匹等其它物品不受限制。

张三的目的是让他们从狩猎逐步演变成半狩猎半种植的村庄,最终变成依靠种植为主的村庄,当然他们要是不愿意还可以当一当商人,或者是当工人。

张三现在很多工坊都缺工人,但是可惜这些野人确什么都不会,不过还是能干一些体力活,例如码头扛包之类的,总之只要老老实实的跟着张三干总会有一条活路。这样一来原本抵触的野人迅速的安定了下来。

张三正在研究着是不是要在岛上修一条高标准的公路,毕竟这淡水河的上游并不适合航运,所以张三想修建这样一条路至少兵力的部署调动会更加方便。

只是修建一条什么样的路,确是一个问题,泥土路、沙晶路、碎石路、三合土路、夯土路、蒸土路、砖石路、选择很多,但是张三最想修的还是水泥路或者柏油路。

只是没有蒸汽机就无法生产大型的破碎机械,不能把石灰石破碎,就不能大规模的生产水泥,至于小规模的生产造个桥搞个标志性建筑还行,但是想要这种大规模的铺路那就没有办法了,除非有大规模的人力投入。

可惜张三没有那么富裕的人力,至于柏油路,那是需要炼油塔的,张三还真的有生产出来沥青,但是张三现在也没有大规模的开发石油,自然那一点点沥青产量也不够修路的。

总之工业化没有办法之后,张三只要退而求其次的搞一搞三合土路上面铺砖了,这种砖就是上次京城研制的那种,虽然这种砖称重可能只有几吨而已,但是现在这个世界上还真没有几吨重的车。

所以根据京城这段时间的使用经验,这样的路足够马车来回奔驰,至于为什么不直接修一条土路,这时因为南方多雨的天气,要是用泥土路那么可能全年几乎就没有几天能走车的。

至于修路的方式,张三根据后世的经验,先平整地面然后撒上石灰,用曲辕犁犁一边,然后用靶搂平,在犁在搂混合均匀之后在用压路石碾压平铺上碎石和沙子的混合物上面在铺转头。

这样的一套工序各司其职,分段施工,效率还是不错的,岛上的人力还不富裕所以张三只组织了一千人的修路队,将来随着人员越来越多,修路队也会逐渐扩大。

搞定了修路的事情,张三又去海边的罐头作坊那边看看,捕鲸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终于有了收获,拖网船队也是弄明白了这种先进捕鱼方式。

这不得不说的就是高手在民间,原本后世的拖网捕鱼法是依靠先进的声呐技术定为鱼群,而现在没有那个技术张三曾经试图开发一种潜望镜,达到寻找鱼群的目的。

但是张三把自己的想法跟渔民说了一下之后,这些捕鱼老手就毛遂自荐推荐了他们自己的找鱼办法,那就是听鱼技术,张三听了之后真的是叹为观止,大呼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可小视。

这个所谓的听鱼就是把一个中空的竹筒插入水中,把耳朵放在里面听,有经验的渔民可以听出方圆几里的鱼群方位和数量,这个可比张三的潜望镜靠谱的多了。

至于有这么牛的技术为什么这些人还是逮不到足够的鱼,其实海里的海况多变,鱼群又游动快速,而却这个时代捕鱼还是依靠撒网,江河里面撒网能快速到底,鱼群逃跑的机会不多。

但是在海里撒网几十米都是浅的,所以鱼只要往下游都能跳脱渔网,更何况听到有鱼也没有用,有时候听到未必能抓到。

但是这种听鱼技术和拖网捕鱼一结合那就产生了声呐的作用,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捕鱼对终于稳定了产量,这使得琉球岛上的粮食问题得到了大规模缓解。

甚至一度有捕捞的鱼吃不完的困扰,这使得张三想在琉球岛直接上玻璃罐头的计划不得不分成两步,先搞一个陶罐罐头厂,然后再等玻璃罐生产出来之后更换。

因为底盘不大,所以张三现在发现的矿产种类还不是很多,尽管张三知道台北附近有煤矿还有黄金但是没有相关的人才张三也开采不出来。

张三已经从京城抽调了两个找矿的专家,开始在岛上干活,只是找矿确没有张三想象的那么容易,台北的煤矿和金矿都是露天矿,所以两个找矿专家只能带领一支队伍用洛阳铲对他们怀疑的地方进行慢慢的刨。

张三也只知道在台北附近但是更具体的张三也是抓瞎,毕竟初中高中地理书上,一个黑色的正方形煤矿标记和一个圆一半黑一半白的标记往台北附近一标,也没有写具体在哪。

谁也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用的到,所以谁也没有了解过不是,不过给出了大概位置还是比瞎找要简单的多,张三相信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七章修路捕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