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邯点了点头,说道:“在大汉的故乡边疆地区,有着一种藤甲兵,以原始森林中生长的野藤为原料,经过加工编成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浸泡之后晾晒,晾晒之后继续浸泡,如此反复数次。”
“最后制成的藤甲轻巧而坚固,刀枪不入,箭矢不破,遇水不沉,可谓是最好的盔甲之一。”
“藤条?桐油?”弗拉特斯突然眼前一亮,“将军大人,我以前去德兰吉亚那做生意,当地的村民就有藤条制成的背篓等等,我记得他们也是用藤甲浸泡桐油,我曾经也用过,的确是坚固无比。德兰吉亚那的藤条,莫非是和大汉藤甲兵的藤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弗拉特斯,都会用汉语说成语了。
霍邯也来了兴趣,听起来似乎有点相似。德兰吉亚那就在巴克特里亚的南方,位于今天伊朗和阿富汗的交界处,距离马拉坎达说近不近,远也不算很远。
对于藤甲很渴望的霍邯当即委托弗拉特斯前往德兰吉亚那收购藤条,要是德兰吉亚那的藤条真的质地优良能做成藤甲,那丹阳兵们的护甲问题可谓是解决了!
用桐油浸泡的藤甲兵惧怕火攻,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是在盘蛇谷一把大火,大破藤甲军。
但霍邯不是傻子,他清楚藤甲兵怕火的弱点,在通过狭小地形之时自然会倍加小心。只要不是太过恶劣的地形,凭空的一把火对藤甲兵并不会造成太大威胁。
而且藤甲兵盔甲轻便又坚固无比,比起传统的铁甲重步兵,在耐力和敏捷上无疑有巨大优势。同时藤甲兵还自带渡河功能,可谓是水陆两栖兵种,这样就为霍邯提供了许多的战术选择。
这样一来,霍邯心目中的精锐丹阳兵便初步有了影子。
身披藤甲,左手藤盾右手环首刀,并且配备着只有强者才能使用的大黄弩。
大黄弩是一种单兵用弩,但已经是单兵弩的极限了。
当时汉代弩共有十八个等级,从一石到十五石,还有二十石、三十石、四十石,一般来说一到十石的弩都是单兵弩。而每拉开一石的弩,需要超过25公斤的力量。
十石之弩,就被称之为大黄弩。
一般的士兵最多使用三五石的弩就不错了,只有最强的战士才能拉开十石的大黄弩,史书上就有李广手持大黄弩作战的记录。
丹阳兵的是大汉最强的步兵,霍邯为他们配备了严苛的教官,同时会为他们供应充足的肉制品确保营养。最强的丹阳兵终将成长为最强的战士,而最强的战士就要使用最强的单兵弩!
这一套刀盾弩箭甲下来,重量其实也不重,以丹阳兵们的身体素质,几乎可以认为是无负担作战。比起西方重装步兵那沉甸甸的一套,丹阳兵们无疑有着很大的优势。
敏捷高速度快耐力强、刀枪不入、兼具超强远程火力的丹阳兵,光是想想霍邯就兴奋了起来。
处理完了军营的事务,霍邯也就差不多准备考虑返回马拉坎达了。但在汉镇的门口,霍邯偶然看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大汉商队。
在外国商队来汉镇做生意的同时,汉镇的商人们也开始了走出去,将汉镇特产销往世界各地。
目前汉镇最大的出口商品是丝绸,农妇们在汉镇养殖了不少的蚕,第一批的丝绸早已售罄,目前出口的是第二批丝绸。
第一批的丝绸在马拉坎达引起了一股抢购热潮,而精明的商人们也发现了丝绸能带来的巨大商机。所以大汉的商人决定来一次长途商业之旅,要把产自汉镇的商城卖到更发达更富裕的叙利亚地区去。
虽然大汉的商人并没有到叙利亚去做过生意,但来了这个世界这么久,他们也已经知道了这个世界最富裕的地方:叙利亚、埃及、希腊、迦太基、大希腊等等。
对于大汉商人把本地的丝绸卖到海外去的行为,霍邯是非常的支持。商人们传播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在传播大汉的文化影响力。
试想罗马城里的达官贵人们纷纷穿上大汉的丝绸,那么大汉对于罗马,还会是一个蛮荒的不知名国家吗?
回到马拉坎达的霍邯,又接见了一名使者,这名使者来自巴克特里亚,并且带来了巴克特里亚国王佐伊鲁斯的亲笔信。
在信中佐伊鲁斯写道:现在大汉已经是巴克特里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霍将军更是巴克特里亚的重要总督。但至今自己这个巴克特里亚国王还没有和新任总督见过面,所以特意邀请霍邯前往首都巴克特拉,两人谈谈话,交流一下工作,增进一下感情之类的。
而且来自塞琉古帝国的使臣也将一同出席。
霍邯思考了一会儿,差不多猜出了佐伊鲁斯的用意。
大汉是灭亡了帕尼帕之后取而代之,几乎算得上是半个侵略者。对于大汉,佐伊鲁斯肯定是有所不满的。
但巴克特里亚现在的局势也非常恶劣,内部有新崛起的大汉,外部则面临着来自塞琉古及其附庸国的军事压力。
大汉担心巴克特里亚进攻,巴克特里亚也害怕大汉反水啊!
如果没猜错的话,佐伊鲁斯国王一定是想探探自己的口风,顺便缓和一下巴克特里亚与塞琉古以及大汉之间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一场宴会不是鸿门宴。
霍邯对着巴克特里亚的使者说道:“把这封信交给国王陛下,就说我会亲自前来赴宴。”
大汉当然不是巴克特里亚的下属,但霍邯也承认目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