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扫明>第六百零二章:诸国来朝,万象更始

这天晌午,无数兵马汇聚在北京城郊外的天坛,远远望去,一片的人身人海,欢呼雷动,庆祝这一时刻的{][la}

蹄声滚滚,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骑兵出现在眼前。

他们披着深红色锁子马甲,手中挥舞着亮闪闪的银刀,马术娴熟,腰间配有短小的遂发火枪,是禁军骁骑中的半数。

下一刻,从另一侧再次传出滚滚铁蹄,另外一半骁骑纷至沓来,很快,两股骁骑合为一体,在天坛下面围成了一个不断滚动的大圈。

若你以为这就是登基大典的全部,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步军分为两队,一队的兵士头戴铁盔,身穿深红色罩甲,手中高举精钢虎枪,从东侧两门缓缓走出,他们是各地前来参加大典的兵马,还有参与北伐的南方兵马。

同一时间,另外一队步军从西侧双直门走出,这些人面露杀气,最前几排兵士身披三层重甲,一手提着巨盾,另一手扛着大刀,一步一个脚印。

其余兵士手中高举斧枪,一步一顿的向前推进,他们是王争亲自统带的禁军,是齐军内精锐中的精锐,定额十万人,但造成的气势,却像是百万之师。

两队人马逐渐汇聚到一起,就像十余万根木桩一样立在天坛最下面,这还没完,很快就从东西直门又走出两支队伍。

其中一支是越有五百余人的骑兵,这些骑兵有所不同,是清一色的蒙古人,土默特可汗秃马敦接到令旨后不敢怠慢,为表诚意,立即让自己儿子挑选了部落中的八百名勇士前来参加。

这些土默特蒙古骑兵的标准配备是亮闪闪的圆月弯刀,头顶羊毛毡帽,披着当年元朝遗留下来的柳叶甲,有些较为悍勇的,腰间还带着流星锤和短斧,看起来,的确是土默特中的骁勇之辈。

秃马敦是个明白人,知道每一次中原汉人的崛起,都是势不可挡。

眼下王争一统天下的大势已然势不可挡,土默特对抗北五部还只是在僵持阶段,往西又有和硕特,往北还有察哈台等部,想要在分裂已久的草原上站稳脚跟,就必须讨好齐军。

另一方面,秃马敦不敢抗拒王争的命令,就是因为王争多年以来的所作所为。

以现在他们听说齐军的种种战绩和行为来看,配合那就一切都好说,但要是违抗甚至是反叛,等到中原内部安定了,将来土默特一定是没有任何好果子吃。

齐军在南北作战的情况下爱,尚未能将如日方升的满清击溃。

等到那个天下大定的时候,想要击败区区土默特定然是更加容易,土默特的少汗起初有些不愿意,但当他来到这里后,见到了齐军的声威,却是在深深为父汗的英明决断而感到庆幸。

别的不说,在场这些兵马出动半数,都不是土默特能够抵挡的,更别提齐军在各地还有大量的戍卫兵员。

就算不用战争手段,王争一样有无数种方法可以将土默特置于死地,单单禁止他们和中原开展交易,他们就无法承受。

况且,蒙古人对臣服于汉人和女真人的看法不同。

汉人自古就是中原的主人,强汉、盛唐,哪个不是四海威服的强大帝国,女真才多少年,就连他们蒙古都不如,岂能成为自己的主家。

特别是现在的土默特可汗秃马敦,他可是在王争的支持中发了大财,原本就连满清驻土默特都统地位都不如的他,现在却是征服了许多原臣服于满清的小部落,别提多风光了。

土默特蒙古各个部落主和勇士,以及他们的家属一样在蒙汉交易中发了大财,现在就连简陋的蒙古包都不住了,都搬到大城市里享受生活,真是美滋滋。

满清四分五裂,但对蒙古来说威胁还是很大,王争登基称帝之后,内扫群寇,外征辽东,那肯定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秃马敦可是清楚的知道,汉人对女真可向来没什么好感,将来女真被打败之后,那些女真族的人丁牲畜都怎么办,自己可是能跟着沾沾光。

除了人丁和牲畜以外,中原地大物博,每年能给下来的赏赐对于如今的土默特蒙古来说,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

蒙古被女真欺压了这么久,是时候连本带利的都还回来了,甚至秃马敦还在想,怎么去做能让王争将建州女真残余的处置权交给自己。

所以,秃马敦对王争丝毫逆反的心思都不敢有。

现在的土默特蒙古向齐军称臣,那是发自内心,武力还是商贸方面都不如人家,借个胆子也不敢反抗。

再说了,自己这不是还有很多好处吗,谁吃饱了撑的去找死。

无论哪朝哪代,都不会有汉人对蒙古草原有什么想法,最多是打服打怕了再让他们自治,这也附和中原汉人的一贯做法。

秃马敦想要成为新的蒙古大汗,这都需要王争的帮助才行,不过王争到底能不能帮到底,这还是两说。

除了蒙古人以外,另外一支骑兵队所有人都没见过,而且人数特别少,竟然只穿着皮甲,他们手上戴着链甲手套,既抗寒防护力又高,扛着遂发转轮火枪,只有三十多人。

没错,这些人来自荷兰,全是欧洲骑兵。

荷兰为什么会千里迢迢派人参加大齐的立国大典,这还要从当今欧洲的局势开始说起,齐军和荷兰人可谓是不打不相识。

眼下欧洲正处于三十年战争时期,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发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二章:诸国来朝,万象更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