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历史扳道工>第251章 反客为主

第二天,孙珲正打算去见赵桓,要他把柔福帝姬赐给自己为妻,却不料赵桓先派了御使过来,请他去端诚殿议事。

孙珲本打算一个人去,但胡丽英不放心,执意跟他前往,他拗不过她,又怕她情急之下做出什么事来,便同意了。二人在御使引领之下,到了端诚殿,孙珲注意到大宋朝文武百官全都朝服冠带,济济一堂,似乎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不由得暗暗警惕。

孙珲到了殿门,御使示意孙珲一个人进入,要胡丽英在殿外等候,孙珲将自己的随身铁锏交给了胡丽英,进了大殿。看到孙珲进来,宰相何栗和副相孙傅率文武百官齐齐向孙珲长揖施礼,孙珲也长揖还礼,到了御阶下,向赵桓长揖,并不下跪(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对下跪这个古代礼节总是有些本能的抵触),赵桓则从御座起身为礼,大殿里可以说一派和气,但孙珲还是感觉气氛有些异样。

在完成了这些繁琐的礼仪之后,内侍便请孙珲立于御阶下的一侧位置,并没有给他座位,而是让他和百官一样的站着,虽然这个位置在宰相之前,但并不属于百官之列。

看到赵桓对自己这个“神仙”也耍起了小聪明,孙珲不由得暗暗好笑,但表面上却是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

他想起了一段大宋朝的往事。

在汉朝以前,或者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宰相是可以和皇帝促膝相谈的。也就是说,两人都以古礼跪坐,近到了膝盖相碰,互相亲切且私密地交流天下大事、治国之道。

再之后就是坐而论道。

秦皇、汉帝之后,皇帝高高在上,大殿御座之旁神圣不可侵犯,无论是谁都别想靠近皇帝的方寸之地。但宰相们有座位,并且有茶水,当家人还是很有地位的。

接下来就是赵匡胤了,历史传说赵先生出身五代时的武人,对文官们天生就不大感冒,何况还要收回君权,来个强干弱枝。于是他在把相权一分为三之后,还在某天耍了个小花招。那时还是范质、王浦、魏仁浦当宰相,手拿文本正常说事,赵匡胤突然说,爱卿们暂且闭嘴,我眼睛突然间花了,看不清你们,近前来,咱们离近了好说话。

三位宰相起身离座,近前回话。结果办公完毕再回头时,座位全都不见了……从此以后,就连大宋第一宰相赵普都得站着上殿,挺直了做人,永远“脚踏实地”。这也就成了宋朝的规矩。

这一次赵桓让自己在下边站着,也有学习太祖赵匡胤的意思,同时也是出一口当年曾受林灵素骑青牛无礼冲撞的气,并向天下显示,纵然是神仙,也得听皇帝的!

对于这种小心眼的把戏,孙珲只是感到好笑而荒唐,以他现在的力量,想要反对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他还是不愿意为这些小事费功夫,赶紧让叶楚楚回到身边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内侍宣布朝会开始,首先是宰相何栗向皇帝报告,确定金兵已然撤过黄河,京师转危为安,江南的漕粮已然启运,不日便可到达京师,粮食危机已然解除。

听了何栗的报告,赵桓很是欣慰,顺便又夸奖了孙珲一番,百官也跟着赞颂起孙珲的功德来,但孙珲并没有飘飘然,反而更加的警惕起来。

接着是知枢密院事的孙傅报告,他说,李纲和宗泽率领的勤王部队二万人已经到达,并且带有米粮二万石,现在正驻扎在城外,请求皇帝批准进城,此外,被赵桓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率领勤王军八万,正向京城进发,不日即将到达。

听到这些消息后,孙珲注意到赵桓的脸色微微变了。

“众卿以为如何?”赵桓轻咳了一声,问道。

“现下京城缺粮,大军骤然入城,粮草恐怕难以供应。”户部尚书梅执礼出班奏道,“李纲所部兵少,且带有军粮,可以入城执卫,补充军力,现下京师虽转危为安,北方三镇仍在金虏之手,康王执掌天下兵马,宜尽快出兵收复三镇,不必率军进京。”

孙珲听了梅执礼的话,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冷笑。

熟悉历史的孙珲当然记得这个家伙,历史上他的结局很悲惨,因为替金人搜刮东京民财不力,给金人乱棍打死。现在孙珲改变了历史,连带着这个家伙的命也给保住了,所以才有了现在他在朝堂上的胡说八道。

他请求让李纲的两万人马入城,无非是因为李纲的部队带有粮食,可以稍解京城缺粮之急,不让康王赵构的八万人马进京,显然是顺着赵桓的思维,提防康王异动的考虑,至于让康王率军收复三镇,完全是痴人说梦,以种师中、姚古等西军大将率领的大军解救太原,都给金军灭掉了,种师中战死,以康王赵构那点刚刚收集起来的未经训练的民兵,要他现在出兵收复三镇,简直就等于要赵构去送死一样。

而这个混蛋的建议一提出来,竟然没有人反对。

看到大家都不说话,赵桓突然向孙珲问道:“孙仙人,你此前曾向朕建言,当务之急乃收复太原,你觉得此议如何?”

“太原为国之屏障,自然是越早收复越好,只是康王所部不过八万人,且为未经战阵之兵,难敌金人之精骑。”孙珲当然明白赵桓问自己是什么意思,出于大局考虑,他还是间接的否决了这个脑残的建议。

“孙仙人此前以神火两次退敌,不知这一次能否助康王破敌,收复太原?”梅执礼向孙珲问道。

听了这个人的这句欠揍的问话,孙珲有一种想一口


状态提示:第251章 反客为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