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天地轮转,四季有时,转眼间秋去冬来,萧逸迎来了穿越后的第一场瑞雪。
中平四年,渔阳郡的冬天和1800年后的冬天一样寒冷,当初萧逸的屋子里有空调、暖气、暖宝宝……现在呢?摸摸身上的单衣,看看外面飘落的雪花……不是他不想穿件棉衣,而是现在连朵棉花也没有啊!
其实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使西域之后,就将棉花带到了中国,当时人们称之为“白叠”;不过这种能开出漂亮的白色花朵的东西,一直被当成一种珍贵的观赏性植物,估计现在还在皇帝的御花园里待着呢!
如果寒冷还能凭借着血气方刚的年轻身体硬扛的话,那物质上的缺乏就让人无法忍受了;因为萧逸发现,小道观的财政马上就要破产了;以前道观里只有老道一个人,种上两亩口粮田,一个小菜园子,就能自己自足;而后来了萧逸,又来了大牛、马六、张燕……,最关键的是,还有三匹马。
别以为马是光吃青草就可以的,那只会让你的战马拉肚子,彻底失去战斗力。真正的战马都是三分之一的燕麦,三分之一的豆饼,还有三分之一的细草喂养,草不能带一点露水,必须细细轧过,正所谓寸草轧三刀;时常还要加上一些鸡蛋补充营养,料精马力才能壮!
汉武帝年间,塞北决战的卫青兵团,为了有足够的机动能力长途奔袭匈奴营地,甚至全部用粟米喂养战马,养一名骑兵的费用,足够装备十名普通步兵;如此巨大的成本,致使骑兵成为了一个高昂的兵种,中原王朝,不是国力强盛的朝代,根本组建不起大规模的骑兵军团,不只是缺乏优良的马种,而是根本就养不起!
另外还有正在自己身边撒欢的小马驹“白菜”,这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吃货,论起胃口比成年战马还要好,而且顿顿要****饲料、白菜心。前世上初中时,学韩愈《马说》的时候,里面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当时自己还充满了怀疑,“在汉代,30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就是整整120斤;”可看看“马驹白菜”现在的胃口,再想想它长大以后的食量,萧逸又愁的开始蹲在地上拔头发了,“古人诚不欺我啊……”
后来萧逸身边的亲近之人都知道他的几个习惯:
发愁时,萧逸会蹲在地上拔自己的头发……
如果萧逸摸下巴就是在想阴谋诡计……
如果萧逸笑得露出酒窝,那就是计谋策划成功;这时就会人人自危,因为不知道该谁倒霉了。
如果萧逸一脸严肃的摸自己的鼻子,那就是他要杀人了!
如果萧逸一边笑得露出酒窝,一边摸自己的鼻子,后果很严重,那就一定会血流成河,伏尸百万……
三国时代有人总结:“这世上最厉害的兵器是吕温侯的方天画戟;最快的是黄忠老将军的射日神箭,而最可怕的则是‘无愁侯’萧逸的微微一笑。
遇到困难时就借鉴下伟人的办法,当年一位伟人也遇到了相同的情况,敌人封锁,物资奇缺,吃喝不足,人心惶惶;这时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大家一起饿死;这是绝对不行的。在萧逸心里:“宁可‘倒插门’,不做饿死鬼!(古代,当上门女婿是非常没地位的,大家可以参照小说《赘婿》。”
第二:大家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也不行,因为别人都回得去家,只有萧逸无家可归……
至于第三吗……
很快,萧逸把道观里所有的人都召集起来宣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首先要解决的是保暖问题。
前世农村出生的萧逸深深知道,冬季农家最好的保暖办法就是---砌火炕!
所有力量都被动员起来,大牛负责去山坳里挖粘土,马六负责去河边挑水,张燕负责和泥,就连马驹‘白菜’都派了个用四只蹄子把泥踩均匀的工作;而‘出尘子’老道则负责为大家念经祈福。萧逸亲自动手用木头做了个土坯模具,将和好的泥土中掺上麦子杆和山间采集来的各种植物纤维,以增加它的粘合性,随后放入模具中,用力拍瓷实,略微凝固后,就倒出来放到通风处慢慢阴干,最后一块土坯就这样做好了。
至于搭炕就更简单了,一个四边形土坯建筑而已;萧逸刷刷点点的画了个图纸,然后镇定自若的指挥大家动手搭建,等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满身泥土的按照图纸搭建完毕,才惊奇的发现:“出现了一个六边形的火炕,……再参照下图纸,没错呀?……”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萧逸面不改色、心不跳,仍然振振有词:“四边形土炕那是给普通老百姓睡得,咱们这些有地位的人就得睡六边形的火炕,这叫与众不同的品味,你们懂吗?”
最后大伙将信将疑的同意了萧逸的解释,炕而已,能睡就成了,后果就是给后世的中国人留下一个传统:
贫民百姓家的火炕四边形。
官员、大户家的火炕五边形。
侯爷一级的贵族才能用六边形火炕。
至于七边形那是皇帝的御用火炕,谓之,卧榻七星!
后世人们每当搭建火炕的时候,必须贡一张‘无忧侯’的画像参拜,祈求保佑搭出来的火炕又美观,又好用;而萧逸也很荣幸的成为了搭炕匠的祖师爷,被贡在每家的炕头上,整日烟熏火燎!
以至于后世很多史学家都猜测,无愁侯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