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换下来的崭新官袍,已然被随从细心地叠了起来,收入了箱中,看着身上那身上好的面料制作的常服,朱光庭的脸色却越发地显得难看。
“来人,将那官服取出来给老夫更衣。”
“老爷您这是要去参加庆功宴?”随从答应了一声之后,将那刚刚合上的箱子打开,随口问道。
“去那里干嘛,老夫可不想去找不自在,今日我们便离开洪州。”朱光庭不耐地喝道。
他没解释,而随从也不敢再多问这位脾气越发地显得喜怒无常的老爷。
换回了这套官服之后,由着那些随从们继续收拾着细软行李,而朱光庭则呆呆地坐在书房之中,把玩着系在腰间的印鉴。
脸上的表情显得那样的萧瑟与悲凉,长吁短叹,时不时地传出室外,只是那些随从们哪怕是听到,也只敢装作充耳不闻,因为,这个时候谁要敢进去搭话,迎来的只会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和迁怒罢了。
就在七日前,朱光庭见到了来自东京汴梁的陛下特使,特使告诉朱光庭,陛下希望他能够在继续履行完了后续的使节工作之后,主动请求致仕,如此一来,大家的脸面上都能过得去。
而且,这已经是朝中诸多大臣为其求情的结果。得知这个消息的瞬间,朱光庭就感觉整个人生都变成了灰色,他有想到过自己被降职、罚俸,甚至是入狱,或者是贬谪。
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在这陕西边路受尽了心情折磨之后,等来的,还是这个最坏的消息。
致仕,这岂不是与那昔日的赵挺之同样的凄惨命运吗?
只是这个世界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朱光庭也很清楚,自己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必定与王洋王巫山有着极大的关联。
因为陛下的密使到来前后,还有陆陆续续的汴梁来信抵达了朱光庭的手里边,自然,朱光庭也就明白了自己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的前因后果。
只是明白了又能如何?朱光庭不禁苦涩一笑,将把那印鉴小心翼翼地重新放回腰间的锦囊之中,不管怎么样,命运已经无可改变,如果,老天爷给自己一次重来的机会。
那么,朱光庭最希望的就是这辈子都别遇上王洋,或者不要跟他打任何的交道。
呜咽的号角声还在吹响,只是今日显得份外的凄凉,仁多宗保策马站在石州城北的高坡之上,静静地看着那已然空无一人的石州,此刻,一整队一整队排列整齐大宋军队,高举着那血色的旗帜,大步大步地朝着那四门大开的石州城内开进。
欢快而又士气高昂的军歌声显得那样的嘹亮,而此刻,仁多宗保身边的数士西夏甲士一个二个都显得那样的颓然与沮丧。
麻木地看着宋军进入,却无所作为,因为,根据大宋与西夏的协议,西夏将撤出石州内的所有居民和军队,而大宋则保证在这一期间,不会对西夏军民发动攻击。
虽然只能束手头插上了大宋的血色旗帜,一声声的大宋万胜之声显得那样的刺耳,但终究,大夏的虎贲和百姓们,却也终于能够平安回家了。
“走吧,诸位,莫要忘记这一幕,今日我们只能屈辱的眼睁睁的看着宋人将我们的国土侵占,但是终究有一天,我们将会亲手把失去的东西拿回来,望诸位都不要忘记了今日的耻辱。”
“是!”一帮将军们都用低沉而又压抑的声音低吼,如同一群受伤败走的野兽的哀嚎。
因为渡船的不足,所以,大宋边军还特地地提供了近百艘小船以便于让西夏的军民渡过无定河。
虽然撤离的那些西夏百姓之中,拖儿带女,哭哭啼啼,但是他们的情绪,并没有影响大宋将士们欢快的心情。
看着这最后一波西夏兵马登上了船只,驶离河岸,负责过来看管的折可适终于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大气。
看着那些渐渐远离的渡般,折可适脸上的笑容越发地洋溢,哪怕是如今寒凉的秋风里渐渐地裹夹了冬日的凛冽,却怎么也吹不散他和大宋虎贲们那一张张欢快的笑脸。
“我大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事,已然告一段落,这一场漫长的战争,从去岁春初,西夏进犯我大宋绥德城开始,至今足有一年零八个月的光景。”
“末将不由得想起最初之时,绥德城陷,数万百姓被西夏掠劫而去,整个绥德城几成赤地。之后,朝庭兴师而至,局势终有扭转。”
“一年半有余后,百年多来,一直为我大宋西北边患的西夏已然俯首称臣,大半国土尽丧,数十万精锐之师如今怕是能剩下三分之一就已经很不错了。”种师道端着酒杯,虽然已经喝得面红耳赤,但是说起话来思路倒是十分的清晰。
“是啊,如今的西夏,想要再为祸我大宋西北,怕是难矣”苏东坡也畅怀笑道,去岁初抵陕西路时,情况十分的紧迫。
西夏二十余万大军压境,而大宋陕西边路因为绥德城之败而士气低落,人心惶惶。若非是当时的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章栥固守环庆,挡阻着西夏进犯大军,怕是环庆路在大宋援军赶到之前就已经局势崩坏了。
而自大军进抵之后,情势渐渐的稳固,而最初的逆转,则是来自于洪德寨之战,西夏数万精锐之师被俘,连带小梁后也成为了大宋的阶下之囚。
逼得那梁乙逋援之不及后,不得不退守洪州一带,结果,西夏国主李乾顺乘着梁氏大败,威望受损之极,在一众老臣的支持之下,临朝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