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南园梦华>第六十八章 解 甲 归 田

归山林含贻弄孙

看人生淡泊名利

六十有八的杨文端晋爵越国公,提前致仕,也算是功德圆满。在行在临安他有自己的府邸,与三子元道住在一起,含贻弄孙,享天伦之乐。哪知,老爷子却说在京住腻了,老了就要叶落归根,杨元道没办法,只得通知四弟将老房子修葺一下,迎接老人家回乡。

杨氏祖籍越州山阴县秦望山南麓,淳熙年间,杨文端官至礼部侍郎,儿女均已成家立业,遂拿出钱来,在老宅子上重新修建两套宅院。东院的宅子要大些,三进四院,这是准备自已及三个儿子居住,西院是弟弟杨武端的。弟弟没有进学,一直在乡耕田种地,有两个儿子,排行为老四老五,凭借他的官职,小侄儿元武、大侄元成的儿子都恩荫入仕。因而,他杨氏一门在当地极为显赫。

秦望山丞相府很快修好,杨元道率妻子徐氏及儿女送父母二老回乡。在外做官经商的杨氏子侄从各地赶来,平日人烟稀少的越国公府一下子热闹起来。

老爷子每天走走看看,养养花,写写字,很快适应这种悠闲自由的生活。杨元道的儿子新鹏只有六岁,正在启蒙阶段,老爷子教他写毛笔字。一个时辰后,新鹏累了,要求爷爷讲个故事。

杨文端捋着胡子笑了,讲就讲。

一百多年前,有个叫黄庭坚的人,很有才华。到江州做官,江州有些文人听说黄庭坚有“神童”之称,如今来到自己的地面上,很不服气,便约黄庭坚游览江州名胜,实际上是想借机出他的丑。当他们来到江州烟水亭上时,见到有个香客在吸水烟。有个文人脑子一转,借题发挥,吟出一句上联: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说完,请黄庭坚对下联。黄庭坚呢,毫不怯场,联想到刚刚游览过的“浪井”,灵机一动,脱口对出下联:

风浪井,搏浪风,风自浪兴。

众人听了,齐声叫好:“不说浪自风起,反说风自浪兴,足见浪井之奇。妙绝,妙绝!”

之后,众人一路游览,走到一座名叫“思贤桥”的桥头时,黄庭坚说:“适才承蒙诸位抬举,现在我也出一比上联,助各位雅兴。”随口吟上联道:

思贤桥,桥上思贤,德高刺史名留世。

这里是有典故的,唐代白居易于元和十年遭贬谪此地,为九江郡司马,作长诗《琵琶行》,诗篇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众人万万没有料到黄庭坚反客为主,倒过来将了他们一“军”,猝不及防,你看我,我看你,竟无人对得出。黄庭坚见他们都不言语,笑道:“我这里已有了下联,请各位指教:

琵琶亭,亭下琵琶,多情司马泪沾襟。

众人听罢,更是齐声叫好。其实黄庭坚此句话中还有话,他把江州文人们比作多情的白居易,因为对不出下联,便嘲讽他们“泪沾襟”。只是这些榆木脑袋文人,一时间只顾一味叫好,尚未回过味来。

黄庭坚和众人走走停停,不觉来到“小乔梳妆楼”下。有个文人对黄庭坚拱拱手说:“数年前,本地有位书生新婚,洞房花烛之夜,新娘以此梳妆楼为题,出了一比上联,要新婚的丈夫对出下联,可惜这书生一直未能对出,后来竟郁郁而逝。多年来也无人能对,请先生指教。”

黄庭坚回应,那说来听听。

那文人摇头晃脑,吟诵道:

梳妆楼头,痴眼依依,痴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黄庭坚可是绝顶聪明,听这位儒生此时此地重述此联,弦外有音,话外有意,心想,这帮儒生竟将我比作痴女献媚,真是可笑,一定要对一比绝妙下联,回敬他们。当他抬头看见前面庙堂森森,香烟缭绕的延支山时,触景生情,顿时舒心开眉道:“那位书生心胸也太狭窄了,我来对出半联,让他九泉之下瞑目。”说着,吟对下联:

延支山上,落木萧萧,落花萧萧,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众人这才发觉,黄庭坚以春风自比,而把他们这帮儒生喻为被斗败了的落叶残花,文辞优雅,语意双关,不显痕迹。字里行间也回答了上联所问的“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的原因。众儒生这才个个赞佩,人人折服。方知黄庭坚的“神童”之名真实无虚。

后来,黄庭坚拜当时的大文豪苏东坡为师之后,才学更是突飞猛进。

一天,黄庭坚和苏东坡在徐州城南湖边一棵松树下,一边饮酒,一边下围棋。棋正下到要紧处,不料一颗松子被风吹落,正好掉在二人的棋盘上。苏轼手拈松子,道:“我有一比上联,如你在三着棋内不能对出下联,当罚酒三杯。”

黄庭坚望着苏轼那飘飞的长髯,笑道:“先生有此雅兴,我当奉陪。若对不出,甘愿受罚。”

苏轼笑吟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举一枚棋子在手,抬头看见湖边柳丝下,有人垂钓,心中已得下联,却故作难色。苏轼信以为真,笑盈盈地斟了一杯酒,要罚黄庭坚。黄庭坚却以手按住苏轼持酒杯的手臂,对道: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日落西山,苏轼与黄庭坚携棋归家。只见晚霞灿烂,暮霭沉金,水天一色,分外壮观,渔歌唱和,悠扬悦耳。黄庭坚一时联兴大发,停步不前,扭头对苏轼说:“昔日曹子建七步成诗,名传千古。我俩今日七步一联,何如?”“若不能对,当罚后退七步。”苏轼也文思泉涌,非常


状态提示:第六十八章 解 甲 归 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