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南明工程师>第二百一十八章 内应

夔州军密探队,已经慢慢扩张为上千人的规模,模仿后世某支伟大的地下组织,渗透入这个时代的每个角落中,三教九流、五湖四海的人物各种职业皆有,成员有街边的贩夫走卒,屠狗杀猪之辈,也有称枰之间,腰缠万贯之人。

密探的忠诚度,依靠可观的俸禄来维系,同时,也依靠人质来保证。每个加入密探队的队员,先经过严格的筛选考察,意志不坚没有家属的人绝对不要,必须要有家室儿女者才能进入密探队;其次就要先把全家迁入万寿城,以为人质,如果一旦叛逃或者投敌,家人先遭殃。这也是不得不采取的制度,毕竟乱世之中,人心不古,只有来点非常手段,才能保障整个组织的安全。

密探的俸禄非常可观,堪比一县县令,上千人的队伍,加在一起每个月夔州军光是月饷开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仅仅靠田租赋税,根本不够,何况王欢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要免去新收复之地三年赋税,财政更是入不敷出,没有有力的财力支持,一般的地方政府根本支撑不了这么大的用度。

石柱银矿虽然储量颇丰,产量也大,但作为财政总管的马崇明依然觉得头大,这个精明的商人,恨不得一文钱扳成两半用,此时他的全部身家都已经绑在了王欢身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马家产业已经扩张到许多行业,隐然有夔州军国有商行的意思,当然了,王欢渗透了许多人进入马家商行,分去了马崇明的一些权力,对此马崇明毫不过问,已经成了人精的他很懂王欢这么做的意义,这是对自己的监督,提醒他不要想在账目上做手脚,要想保得马家现在的地位,就必须按照王欢的规矩办。

不过马崇明仍然是夔州军财政负责人,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他不止一次在王欢面前哭穷,摊开一本本账簿,板着手指头算账给王欢听,王欢也觉得应该再开财源了,于是石柱金矿应运而生。

三峡腹地、石柱长江流域,就在西沱镇上游,王欢在万寿城进山探矿时就现了金沙矿脉,这是一处在后世极为有名的金沙矿,用现代重型机械开采十余年后才告竭,金砂就在江边浅滩上,很容易开采,只需用一些简单的工具筛选加工,就能洗出纯度很高的金砂粒来,加以熔炼,就是一块块金锭出炉。

这种金砂矿的开采,比银矿要容易得多,王欢之所以迟迟不动手建矿,当然不是舍不得,而是一来银矿产出够用;二来江边露天金矿,安全性更显紧要,毕竟谁都看得到,也不好隔离,如果被人趁着不备抄了,损失可大了去。

为此,王欢再一次求助秦良玉,老夫人将两个侄子秦翼明和秦拱明全派了过去,二人带着练出的两千多新兵,起早贪黑,和马崇明的民壮一起,在长江边上用石头垒出了一圈简陋堤坝,坝上留有水流通过的口子,将整个金沙滩都圈了进去,然后在坝上筑石墙,修箭楼,建成了一个粗糙的防御,又在紧靠堤坝的江边建起水寨,派兵驻守,将个金砂矿护得密不透风,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

金矿的产出,加上原本银矿的收入,让马崇明终于停止了叫嚷,笑眯眯的抱着账本走了。

石柱产的金锭和银锭,按照王欢定下的制度,每一块都打上了夔州标记,因为成色十足,基本上没有渗杂合金杂质,在市面上很受欢迎,比大明官仓的官银好上太多,以至于在同等条件下,商人们交易时都愿意优先收取夔州金银,甚至出现了专门以高出金银锭重量的价格收购石柱金银锭,然后转手熔炼掺杂铜铁伪作大明官银的金银贩子。

如此一来,夔州金银甲天下的名声慢慢传遍大江南北,就连北方清朝领地上都有了夔州官银标记的银锭流通,其信用度,远远高于明廷和清廷铸造的各类金银货币,更遑论一些割据政权私造的金银锭了。

有了巨额财源的支撑,外加蒋理带过来的原锦衣卫系统密探,夔州军密探队的情报网越广阔,就拿眼下的成都城内来说,陈相带走了二十号人北上汉中,留在城内的人手还有一百多人,加上张家皮货行在锦官城里的分号,蒋理可用的人足有近两百人,充作内应绰绰有余。

蒋理回到大车店内,这里是他们落脚的一个据点,自从陈相以大车店伙计的身份在重庆城里取得曾英出兵的情报以后,他就喜欢上了这份职业,这时代的大车店犹如后世的物流公司,南北货物运输离不开大车,商号官府都能搭上交情,每日里的信息量海了去,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就从来往客商的嘴里有意无意的透露出来,以此为基础,再加上其他行业的探子,故而夔州军的情报总是能跟上形势的展,丝毫不比明廷的锦衣卫和清廷的粘杆处弱。

这家大车店,就是陈相花了银子从一个破了家的东家手里盘下来的,准备以后在全川开设分号,今后还可以开到外省,夔州军长矛指向哪里,大车店就提前开到哪里,店名就叫做“八方大车店”,当然了,为了掩人耳目,店的东家是一个跟夔州毫无关系的人,一应契约手续任谁怎么查,也查不出这个店其实是夔州军的联络处。

大车店内还留有几个密探队的小头目,陈相一走,成都城内做主的人就成了蒋理,这还是他投靠王欢之后,头一回挑重担,肩负王欢围城时,内应的任务。

蒋理有些兴奋,夔州军欣欣向荣的朝气和战无不胜的军力,在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之后,已经让他深深的感到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八章 内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