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军事历史>新宋英烈>第五十四章 怒火焚城

建隆二年阴历五月二十八,有关卢绦在句容县内大肆抓捕讲说行刺事件真相的人,将包括两名“暗羽”探员在内的十人认定为所谓周军密探并示众,最终导致这十人被围观的百姓殴打至死的消息送到了金陵城外的南征军大营之内。

若只是这一件事情,或许还不至于彻底激怒王崤峻和徐绍安等人。可就在接到这条消息的同时,金陵城内的“暗羽”分堂也送来了一条坏消息:原本被当做争取对象,希望通过其国主近臣的身份,劝说李煜投降的金陵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因消极防御、蒙蔽国主而为李煜所不喜,下令将其父子处死。不料,其才被禁军押出宫城,还没来得及开刀问斩,就被闻讯赶来的金陵守军兵将斩杀于宫门之外,并分食其肉。

说起来,自打建隆二年阴历五月十二“暗羽”金陵分堂的探员设法与其取得联系,并告之南征军主帅王崤峻已然承诺,只要其能够设法说服李煜投降,或者在攻城时为周军做内应,破城之后不但保证其现有荣华富贵,而且会在大周皇帝面前为其美言保举,给其封官进爵后,皇甫继勋原本就不愿与大周为敌、意欲投降的心思也变得愈加强烈。而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情起了非常强烈的心思,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目的性。于是,投降心思强烈的皇甫继勋在得到来自城外周军最高统帅、大周第一权臣王崤峻的鼓励后,不但在城防方面更加消极,既不加强装备方面的准备,也不加强兵将方面的训练,而且对那些主动请缨,欲出城与周军血战或者打算趁夜偷袭周军大营的部下更是施以重罚,当众鞭笞并锁拿关押起来。更有甚者,皇甫继勋还派自己的儿子皇甫绍杰进宫,旁敲侧击的劝李煜投降。结果,不但被李煜拒绝,而且还将他的儿子严厉训斥了一顿。

不过,也正是藉此,皇甫继勋也摸清了李煜的底牌,知道除非真到了山穷水尽、周军兵临宫城的那一刻,不然的话,恐怕很难让这位江南国主说出投降两个字来。于是,皇甫继勋立即调整自己的策略,将劝李煜投降放在次要位置,而将为周军攻城做内应当做自己今后一段时间的着力点。自此,其不但在城防方面更加消极、更加懈怠,而且为了减少李煜对城防问题的关注、为了避免李煜讯问自己有关城防的情况并从中发现破绽,皇甫继勋一方面设法截留来自各地的军报,另一方面又借口军务繁忙、无暇兼顾为由,几乎不再入宫拜谒李煜,对李煜命其入宫奏对的旨意也是阳奉阴违、能拖就拖。

是以,自周军兵临城下直到阴历五月底,十多天的时间过去了,国主李煜不但不清楚各地战事情况,甚至连周军已经将金陵城团团围住,金陵城岌岌可危、江南倾覆在即的险峻形式都毫无了解,还以为沿江各州县已将周军拖住,自家的勤王大军即将赶来增援,盟友李筠很快就会起兵断王崤峻后路。结果,当其在阴历五月二十八突然心血来潮,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登上金陵城头,看到己方城防松懈、准备不足,而城下周军却是军寨连绵,已然将金陵严密包围,自己插翅难飞,勤王援军要想冲破敌阵救援金陵亦是困难重重。如此情形,不但令李煜惊骇莫明、如坠冰窟,而且亦令其对皇甫继勋的信任降到了最低点。

虽然念着其父辈功勋未当场训斥,可一俟回到皇宫,李煜便彻底爆发,不但将皇甫继勋及其子皇甫绍杰骂了个狗血淋头,而且即刻下令罢免其所有官职,将父子二人推出宫外斩首示众。也不知道是谁将皇甫继勋因城防松懈而被国主所恶、圣眷已失、将被处死的消息放了出去,结果皇甫继勋父子才走出宫门,就被一群对其早有怨尤、满胸的仇恨军将兵士围住,眨眼间便被斩成肉泥,为众军将兵士分食。

随后,李煜一面任命了新的守城主帅,一面下旨再有敢言降周者夷其族,并命江南所有尚未被周军攻占的州县务必死守,若有畏敌怯战或献城投降者,便先诛其身在金陵的家眷。尽管并非所有江南州县官长守将的家眷都在金陵,可因这道旨意而收了献城投降的心思,坚决抵抗到底的江南官员守将却也不在少数。如此一来,原本以为凭借周军威势即可令江南各州县望风披靡、不战而降,而后成为孤城一座的金陵便会斗志尽失、唾手可得的王崤峻等人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不得不改变计划,放弃之前过于怀柔的政策,下决心出重手,向江南朝廷、文武官员、士绅百姓展示周军的雷霆手段,促使其丢掉不该有的幻想,以尽早结束江南之战。

要下重手就要有被用来做靶子的目标,而当前形势之下,最适合做这个武力展示区的就是在王崤峻、徐绍安等穿越众心目中形象最差、仇怨最多、早就想除之而后快,同时兵力布置也最方便的句容县了。于是,经过短暂的商议,王崤峻和徐绍安便决定以泰山压顶之势、霹雳雷霆之威,对句容县进行一次自北平军成军以来最猛烈的攻击。

就现在的南征军来说,对一座设防坚固的城市进行攻击,最有效、最简便、最恰当的就是炮击这种既能造成重大破坏、又能让人直观而深刻体会到其威力的作战方式。因此,建隆二年阴历五月三十,在经过充分准备后,王崤峻下令左右两路大军进行配置调整:原配属于右路军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团主力,以及八个“保安团”中的一半调至金陵城下,加强对金陵城


状态提示:第五十四章 怒火焚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