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玄幻奇幻>重兴大宋>第六十五章 :利益永恒

花云平亲自指挥一个团的宋公陆军和一万僧伽罗士兵坐镇蒂鲁内尔维利,锡兰州参谋长中校孔生率领一个团的宋国陆军和一万人的僧伽罗士兵镇守马杜赖城,副都督中校徐文标和维贾亚率领一个团的陆军和四万僧伽罗族士兵以马杜赖城作为基地开始招揽周边的吠舍和首陀罗给他们提供粮草和武器对刹帝利的军队展开反击。( 千千)

由于刹帝利都是军官阶层普通的士兵也都是吠舍组成,他们不但上战场拼杀还要接受刹帝利和婆罗门的欺压,这样就使得刹帝利的军队士气普遍不高,面对同样是吠舍和首陀罗组成的叛军根本就不愿意拼死征战。

而叛军这边吠舍和首陀罗得到宋国的承诺只要推翻婆罗门和刹帝利的统治,大宋帝国将会给他们自由的身份,宋国的到来完全就是为了解放他们而来的,看看现在生活幸福的僧伽罗人就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很快刹帝利控制的军队开始出现手下的吠舍和首陀罗逃向敌方阵营的情况发生,婆罗门和刹帝利看到手下控制的军队正在逐渐的瓦解更加不敢轻易向叛军进攻。

而叛军这边的队伍在不断的壮大人数从最开始的七八万人逐渐发展到三十万人之巨,面对声势浩大的叛军,婆罗门和刹帝利只能硬着头皮上阵。双方在蒂鲁吉拉伯利以南地区展开决战,决战之前双方在丁迪古尔、加赖古迪、布度戈伐、塔拉布勒姆、纳格博地纳姆等地展开激战,由于宋军都用来镇守主要的城市,在外作战的都是僧伽罗人和当地的吠舍和首陀罗组成的印第安人与婆罗门和刹帝利组成的军队展开血战,双方兵力对比民间武装的人数对比肯定要比刹帝利的人多,但是民间武装大多都是由农民和奴隶组成所以战斗力自然不能和刹帝利手下的士兵相比。

双方在马杜赖以北蒂鲁吉拉伯利以南广大区域展开惨烈的激战民间武装的伤亡人数由于不是职业军人所以损失自然比较惨重,而刹帝利手下的士兵面对具有绝对人数优势的民间武装损失自然也少不了,双方损失基本上是三四个吠舍或者首陀罗死拼一个刹帝利,使得刹帝利的人数伤亡数字急剧攀升。

双方都在筋疲力尽的时候花云平让徐文标率领宋军和僧伽罗精锐士兵前出直接进攻刹帝利和婆罗门战前指挥总部蒂鲁吉拉伯利。双方在数千公里范围内展开激战,婆罗门本来人数本来就不占优势,又被叛军牵扯在各地不能有效的集中保卫自己的主要城市,在幽灵军和夜叉的刺探下徐文标掌握到婆罗门和刹帝利指挥大营就在蒂鲁吉拉伯利西北面的小城卡鲁尔,所以徐文标率领两千宋军和一万僧伽罗士兵从丁迪古尔出发一路昼伏夜出在三天后靠近卡鲁尔城。

徐文标下令所有人不得生火就食所带干粮,准备午夜子时开始对卡鲁尔进攻,炮兵做好战前准备,其他士兵白天时间全部睡觉。入夜后徐文标召集手下将领发布战前命令,让僧伽罗族士兵分出一部分协助宋军炮兵把火炮搬运到制定地点,然后其他士兵枪上膛,刀剑出鞘。

宋军没有抹黑进入卡鲁尔城外围,步兵和僧伽罗刀斧手潜入到卡鲁尔城城墙周围把卡鲁尔城的四个城门围得水泄不通,然后在徐文标的一声令下宋军炮兵的炮击开始,二十门火炮一轮齐射就把事先标注好的卡鲁尔城内的制高点全部击毁,城内婆罗门和刹帝利势力之所以把指挥大营放在这里就是因为这里地势偏僻,以为民间武装找不到这里,所以城内守军的戒备并不高。

在突然遭到宋军炮火打击后,很多人都不知道咋回事一下子都以为天神发怒,纷纷伏在地上向上苍祈求息怒,这也就是这些人及时的伏地祈祷,否则到处乱跑被炮火击中的概率就难以估量了。

宋军很快就把卡鲁尔的南面城门炸毁,僧伽罗族刀斧手首当其冲杀入城内,刹帝利组织起来的人手根本就不是有备而来的僧伽罗刀斧手的对手,一下子被僧伽罗士兵砍杀的丢盔弃甲。城内婆罗门首座甘地,看到城门已破固守下去已经没有意义就开始选择突围,结果手下刹帝利前来禀报,说四个城门都被叛军堵死,他们已经被叛军困在城内了。

婆罗门甘地此时才知道叛军早就摸到卡鲁尔了,就是要挑选刹帝利最想不到的地点和时间对刹帝利和婆罗门展开突然袭击,显然他们的计策效果达到了。就在众人想不出应该如何应对的时候,宋军和僧伽罗战士已经突破城内防御直接攻进卡鲁尔城首府,把城守府内的众婆罗门和刹帝利全部活捉,婆罗门甘地主动的站出来表示自己的身份,宋军士兵押着甘地和一些高级婆罗门来到城外面见徐文标。

婆罗门甘地见到敌方将领居然是宋国人的时候就明白了,蒂鲁吉拉伯利以南地区被德里苏丹国划归大宋帝国的消息早就不是新闻了,只是以为宋国距离这里非常遥远,便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宋国出兵收复锡兰岛的时候婆罗门甘地是得到消息的,那时候就开始招兵买马准备抵御宋国接收蒂鲁吉拉伯利,结果宋国并没有按照德里苏丹国那样直接派兵进攻而是从种姓制度内部分化,挑拨处在底层的吠舍和首陀罗和上层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关系,给他们提供武器和粮草酉时他们造反,然后在双方不分胜负的时候加入进来,直接把刹帝利打了个措手不及不说还直接找到婆罗门和刹帝利的老巢,现在一下子连锅端就让还在作战的刹帝利群龙


状态提示:第六十五章 :利益永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