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看书>穿越重生>乘龙驭凤>第23章 厉兵秣马

熊宝最终欣然接受了这封战书,并派人给申农氏部落的首领回信。回信的内容也很简单,就短短四个字——“决一死战”。

整个帝鸿氏部落开始进入整军备战的动员阶段,整个部落就像一个国家进入了一级战备一样。所有族人都放弃了日常的生产生活,开始成为了一个即将上战场的预备役军人。

帝鸿氏部落虽然不像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从十六岁到六十岁,呼之即来,来之能战。但也不是什么软柿子,在部落面临生死存亡之刻,除了女子和孩子,还有老得不能动的老人,几乎所有男子都响应号召。

大屋前的广场,此时成了征兵之处和演练校场。五大长老也全都坐镇广场,监督族人操练。牧长老也从原来的神农氏部落领地撤了回来,所属的部众战斗力很强,跟游牧部落没什么差别,毕竟生活方式相似。

猎长老所属部下,都是强壮的猎人。虽然不擅长骑马,但常年与野兽搏斗,充当步兵,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渔长老和属下们平时都在乘船捕鱼,全都是游泳健将,可以担任水军。

巫长老的属下相对较弱,都是跟天地沟通的巫祝,或者是一些专职看病的医师等。反正都是一些文化工作者,算是上古时期的知识分子吧。好在这些人的比重很低,大概只占到百分之八左右。这些人除一部分强壮者上阵杀敌之外,还有一些人可以担任军师和军医。

农长老所属的部众就很庞大了,这个农民群体占比高达三四成,是部落士兵的主要来源。农民由于长期在田里劳作,所用的工具全都是农具。

上古时农具非常简陋。最初人们曾用蛤蜊坚硬的外壳磨尖以后作为耕作用的蚌镰和犁头。甲文“辰”即象蛤蜊或蚌壳之形,商代晚期写法更象耕作的犁头之形。《淮南子》中有“古者剡耒而耕,摩蜃而耨”的记载。后世文字中与农耕有关的一些文字如褥、缛都从辰。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耒”,这已经是比较先进的农具了。“耒”甲文形体下端装有分叉且尖锐的木叉,在分叉捆绑有一根小横木,作为单脚踏上助力之用。甲文中又有“糟”,正反映了人们利用“耒”这种工具耕作的情形。它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先民们农耕时的艰辛。上古还有一种农具为弋,象一根下端尖锐的木桩之形。上古用这种工具来播种。

上古时农具多用石头或木头制作,异常简陋,使用起来必定相当辛苦。甲文“力”为“耒”的侧视图,造字之意非常明显,它表明了使用是一件十分艰苦而又费力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甲文“男”从田从力,表明在农耕经济中,男性已成为生产的主力。毕竟相对而言,男性比女性有更强的体格与体力,更适应繁重而费力的农耕生产。“艺”的初文,字形象人跪在地上双手栽种苗木之形,也反映出上古时期农耕生产的辛苦和艰难。

根据现在的人类学家研究,繁重的体力劳动会导致人的身高变矮,体质变弱。如果经历了三代,那么基因就会遗传下去了。英国考古发现,四五千年前的男性先民身高都不超过一米六,女性很少超过一米五的,就是因为长期从事繁重的农耕劳动。

也许这一基因遗传到了现代中国人身上,可能这就是黄种人的身高,普遍比白种人和黑种人矮的原因之一。农民们虽不及牧民和猎人那么强壮,但在维护部落利益上,一点都不含糊。因为只有战胜了申农氏部落,自己才能安安心心种地。

农民们没有自己的武器,但在大屋的广场附近,有一处兵器库。库里都是一些长矛,斧头一类的原始武器,这些武器都是平时族人替换下来的,也有一部分是新造的。这时候就派上大用场了,将这些武器派发给农民们,勉强可以组织起一支步兵军团。

兵员都聚齐了,熊宝却有了一丝忧虑。这些兵员当中,足足有一两成的人是新移民,其中有一些还是申农氏部落的新移民。让这些新移民调转枪头,去打原来的自己人,他们能心甘情愿吗?万一突然倒戈相向了,这可怎么办呐?

斗志昂扬的皓天,无意间看到了父亲脸上的愁容。于是上前关心,“父亲,您这是怎么了?部落即将开战,您看起来好像没信心啊!”

熊宝的嘴角悄然一笑,“我当然对族人有信心。可你也要看到,大屋前的这些人,有很多的新来的啊。”熊宝减轻了说话的声音,挥手示意皓天跟他进大屋里详谈。

到了大屋里,熊宝接着说:“这些申农氏部落的新人,会真的愿意和我们同生共死,去对付自己原来的族人吗?”皓天突然一愣,自己怎么没有父亲那么深谋远虑,能想到这一层。真应了那句俗话,姜还是老的辣啊。

慢慢的,聪慧的皓天回过神来,“父亲,我的确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他们可是歃血为盟了啊,如果背弃誓言,那是要天诛地灭的啊。”熊宝还是十分担心,“那个时候,为了加入我们,不得不发毒誓。如果到了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干,还不知有多少变数啊。”

“父亲,既然加入了我们。那就该一视同仁啊,况且他们也是在积极备战啊。这些年来,新人和族人相互通婚,早已血脉相连,融为一体了。我觉得他们值得信任,绝对不会反叛的。”皓天的一番言论让父亲稍微打消了一点顾虑。但熊宝还是说:“皓天,你说得有道理。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年轻气盛,不曾经历过有人背叛你,


状态提示:第23章 厉兵秣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