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的时候,庆叔带着县老爷和几位衙役挨家挨户的巡查,县老爷主要询问了村民家里的人口组成,今年的收成,遇到有小孩子,就问启蒙了吗?读过什么书。。。。。。

沐临来到文家的时候,王氏刚给文昱松换完药,正准备做饭,白锦荷和杨氏在做针线活计,文仕贵正给两个丫头讲书上的故事;听到有人进门的声音,文家人停下手中的活,看向站在院子里的人,王氏和文昱松看到县老爷,赶紧行礼,沐临用手止住了,然后走到文仕贵身旁,看着文仕贵手里的书问:“可懂得书里的故事?”

文仕贵低着头点点头,沐临轻声说:“《平安志》倒是一本好书,只是以你的年纪还是多读些《诗经》、《圣人语录》之类的书。”

文仕贵又点点头,沐临转头问了下文昱松,文家的情况,问完这些看了眼在上房门口的白锦荷说:“你是文老三家的?认得你人,却不知你是老三家的。”

白锦荷听沐临说这种话,心里纳闷,她不相信沐临不知道文昱枫在文家排行老三,白锦荷试探着说:“大人日理万机,不知道这些事也是正常。”

沐临微微笑着说:“你也是个手巧的,可以做些针线活,补贴家用,我前日在县里碰到一个卖荷包的,那荷包做的很细致,但价钱却也离谱,一个荷包竟然一百两银子。”

跟着沐临的几个人都吸了口冷气,什么样的荷包值一百两银子,沐临看着白锦荷,白锦荷听出了沐临的言外之意,他指的荷包应该是上次去县衙,沐临给她的那个荷包,也就是两个人商量的交易,白锦荷佩戴荷包半个月后就收起荷包,替沐临妥善保管一年,沐临给白锦荷一百两银子,白锦荷既然听出了沐临的意思,便开口说:“物有所值,我想那荷包定有特别之处,肯定会有人买了,妥善收藏的。”

沐临点点头说:“这些针线活,我们爷们可不懂其中的妙处。”

说完后面跟着的几个人都笑了,沐临又看了文家的众人,本想出门,又停下脚步说:“现在晚秋,少去外面走动,前阵子临县就有人被山里的畜牲咬死,大家要多注意。”

庆叔露出重视的神情,表示一定谨记大人的吩咐;沐临一行人出了文家的门,白锦荷便开始细细思量起来,很显然沐临这一次巡查不仅仅是了解情况,刚刚特意提醒她妥善保管荷包,就是说这个荷包很重要,沐临借巡查的名义,一是确认荷包安全;二是不想让人猜出荷包在哪里。

还有沐临刚出门时的话,“少去外面走动”是什么意思,难道有什么人来到白杨村了?“被畜牲咬死”又是暗示什么?白锦荷心里开始不安,按照沐临的提醒,应该是有一批人来到白杨村,而且还会给白杨村带来灾难,沐临应该知道来人是谁,也许还认识,或许这人就跟在他身边!所以他才隐晦的说出让大家少去外面走动,要说村民大家都相互认识,那来白杨村的这批人,白锦荷的脑海中出现一个人,那位冯公子!

貌似冯公子最近天天看望巧姑,刚开始说是母亲寿辰找巧姑帮忙做锦被,其后又说与窦映雪有情让巧姑和他做假戏,可是依现在的情形来看,冯公子在追求巧姑,巧姑似乎好几天都没出门逛了。

冯公子出手阔绰,又心细如麻,他送给巧姑的每样东西都恰到好处,甚至现在巧姑家人,对冯公子都另眼相待。冯公子这么讨好巧姑有什么目的?还有那天问巧姑家门,竟然是主子问门,而不是下属问门?最担心的还是那个牵马的人,他们究竟有什么目的?

刚刚沐临说了几句文仕贵,杨氏很高兴,沐临刚走就抱着文仕贵,满脸笑意,王氏接着做饭,两个丫头围在王氏周围帮忙。

白锦荷放心不下,决定去巧姑那里问问,到了巧姑家里,发现巧姑坐在屋子里对着一副耳环发呆,连白锦荷进了屋子都没发现,白锦荷坐在巧姑旁边,拿起巧姑面前的耳环看了看,没什么特别的的地方,就是耳环上的两个珠子显得很起眼,圆润、富有光泽、最关键的是有一种隐藏的光芒,白锦荷对珠宝不在行,不清楚是什么东西。

问了巧姑才知道,这东西就是传说中的“东珠”,白锦荷吃了一惊,她可记得慈禧太后的陪葬品,就有一颗东珠,现代是无价之宝,没想到冯公子竟然送巧姑一副东珠耳环,看来那冯公子对巧姑果真另眼相看。

不对!不能只看表面,白锦荷心想,如果她是那冯公子,即使家财万贯也不会对一个只认识半个月的女子送出这么珍贵的东西,人往往都盯着表面的东西看,却忘了“付出等于收获”,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事,冯公子出手阔绰,说明家底殷实;而且懂得追妹子的手段,说明此人通人情懂事故,年纪轻轻就八面玲珑,怎么看都不是个纨绔子弟。

白锦荷问了巧姑,冯渊可有异常,巧姑细细想着,将今日的事情告诉了白锦荷,但是略过她摸冯渊下面的事情,白锦荷听了巧姑的话,冯渊过来时带了八个小厮,中途竟然不见人了,冯渊回去的时候他们又回来了。

太不寻常了,巧姑说的事情,表面看来是冯渊热切的追逐巧姑,可是处处透漏着不合理,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世家子弟,对一个村姑一见钟情!一个口口声声爱着窦映雪的男人,却热切的追求巧姑!与巧姑素未蒙面,却能清楚的知道巧姑家门!还有每次到巧姑家都会带八名小厮!但是随意的坐在泥


状态提示:第八十章 巡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