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韩维、陈荐、孙永等朝臣纷纷请求面圣,极力劝说宋神宗不应罢黜孔文仲。韩维见宋神宗不为所动,连上五封奏章,其中一封奏章上写着:官家不要以为孔文仲一介贱士,将他罢黜没什么损伤,臣担心从此以后贤俊解体,忠良结舌,阿谀苟合之人趁机上位贻害无穷,还望官家能改变对其的处分。
宋神宗将韩维的五封诏书悉数束之高阁。
开封府。
苏轼向韩维汇报完工作,见其愁眉不展,关心道:“大人,您没事吧?”
韩维摇摇头,道:“没事,就是朝中诸事繁杂,有些劳心罢了。”
苏轼道:“下官能帮大人做些什么吗?”
韩维叹了口气,道:“你帮不了我,此事已尘埃落定,不容置喙。”
苏轼见其忧伤中夹杂着无奈,疑惑道:“何事?”
韩维道:“前段时间的制科考试听说了吗?”
苏轼只知道举办了制科考试,但因其一直在忙刑狱之事,并未予以过多关注,回答道:“最近没关注,怎么了?”
韩维将孔文仲之事悉数告知,苏轼听后大惊失色,想起当年弟弟苏辙参加制科考试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在文中不光直言极谏,还把当时在位的宋仁宗骂了一通。这次孔文仲只是批评了时政和王安石,就落得如此下场,若是换成苏辙,后果不堪设想。想到此,苏轼不由替苏辙捏了把汗,感慨道:“当年我和子由参加制科考试,子由在文中骂了先帝,先帝仁厚,不但原谅了弟弟的出言不逊,还钦点了四次等。”
韩维道:“我记得此事,当时朝堂一片哗然,争议颇大,苏子由的名次迟迟悬而未决。我记得当时先帝还说如果求直言而因为直言罢黜苏子由,天下人该怎么看待他,于是给子由点了四次等,以此鼓励官员们今后也要直言极谏,为朝廷分忧。”
苏轼怅然道:“还好我和子由参加得早,当时王大人只是一名知制诰,并未对子由产生多大的影响。”
韩维听苏轼提起苏辙和王安石,猛然想起当年朝廷下发任命制词的时候,正好轮到王安石当值。王安石因苏辙制科考试的文章拒绝为其写制词,最终宰相韩琦任命另一位知制诰沈遘为苏辙撰写。韩维无奈地笑道:“这王介甫还真是多年不变啊!”
苏轼感慨道:“是啊,只可惜孔文仲生不逢时啊!”
韩维神色骤变,嘘了声,快步走到门口,确认屋外无人,总算松了口气,道:“话不能乱说,此事就此打住,我们不再议论了。反正我作为这次制科考试的详定官也算尽力了,他自求多福吧。”
苏轼点点头,道:“大人能为他上书已经仁至义尽。”
韩维道:“也不算全为他。”
苏轼道:“下官明白,既然参加的是直言极谏科,自然要直言极谏。如今孔文仲因为直言极谏而落榜,大人是怕一旦开了先例,后面再也没有人敢向官家进谏了。”
韩维道:“是啊,现在能直言进谏的大多都被贬谪,以后只怕更多人的会选择明哲保身吧……”说到此他长叹一声,道,“诬陷你的那件事已查了数月也没找到证据,想必他们不会轻易放过你,你以后还是小心为妙,少上书言事,免得引火烧身。”
苏轼道:“多谢大人提醒,我会小心的。”
傍晚,苏轼回到家中,回想着如今的朝政今非昔比,当年宋仁宗在位时宽容的政治风气已不复存在,难免神伤。
王闰之见苏轼步履缓慢地朝她走来,似乎情绪不佳,关心道:“怎么了?”
苏轼故作淡定地说道:“没事,就是有些累了。”
王闰之将一个信封递给苏轼。苏轼看着上面苏辙的字体,激动道:“子由来信了!”
王闰之笑道:“对啊,弟妹生了个女儿。”
苏轼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抽出信件,开心地读了起来……
数月前,西夏挑起战事,截止八月已倾国入寇,攻围大顺城、柔远寨、荔原堡、淮安镇、东谷寨、西谷寨、业乐镇,兵多者号三十万,少者二十万。韩绛自动请缨,宋神宗大喜,九月初任命其为陕西路安抚使支援前线。
九月底,集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史馆撰修数职于一身的司马光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集贤殿修撰,知永兴军,坐镇后方支援战事。
十月。
诏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兼侍读、集贤殿修撰范镇经历了之前通进银台司封还奏章、被架空、辞职等一系列的事件后,对朝廷早已心灰意冷,如今自己推荐参加制科考试的苏轼和孔文仲,一个被人诬陷,一个因为写了篇直言极谏的文章而落榜,更让他愤恨不已。
范镇知道自己没到致仕的年龄,但这样的朝廷他一天也待不下去,只盼辞官归隐,远离纷争。他上书启奏道:臣近举苏轼谏官,蒙御史劾奏;又举孔文仲应制科,蒙下流内铨,告谕令归本任。职臣之故,上累圣德,下累贤才,臣无面颜复齿班列,望除臣致仕,仍不转官,以赎轼贩盐诬妄之罪,及文仲对策切直之过。(大意:臣之前举荐苏轼做谏官,遭御史劾奏;又举荐孔文仲参加制科考试,流内铨(官署名,负责七品以下官员任免的机构)命其回到原本的职位。是臣的缘故,上辜负圣德,下连累贤才,臣无面颜为官,望官家同意臣致仕,而不是再换个官职,以赎苏轼贩盐诬妄之罪,以及孔文